闽都在线 旅游 牛角山的传说

牛角山的传说

广告位

御国山在松下镇 ,其山形似牛角,俗称牛角山,海拔389.4米,是古代航海的重要航标。相传曾有某位帝王在海上迷航,在海上看到牛角山后,才得以着陆,故又称御国山。

晴日时,东面望海,登高远眺,极目可望台湾马祖白犬列岛,近处可望东洛岛、西洛岛、长屿岛、平潭大练岛、小练岛,主峰有摩崖石刻,明洪武五年(1372年)驸马汪原过此勒“云山天海”四字,里人郑建中勒“日角云根”于石之上,山上的岩石有的像石锣,有的像石鼓,有的像石桌……形象逼真,令人拍手叫绝。在石锣上用石头击打,会发出“哐哐哐”的响声,在石鼓上敲打则会发出“咚咚咚”的鼓声。

御国山周边都是大海,拔海而起,山势削陡,耸入云天。其峰顶常年烟云缭绕,隐隐地透出神秘“御国”之壮观气魄。

攀登御国山,最好的攀登点是午山村,沿着登山小道可直登绝顶。登及山顶,入目处数块巨石突兀,四周悬崖环列,悬崖边怪石凌空欲坠欲飞,让你看得头晕脚软,悬崖之上石面平整干净,可容数人并列躺下。

相传很早以前,这里的海边住着两户从外地逃难来的渔民。一户姓林,一户姓赵。他们同摇一条船出海,合用一张网捕鱼。两家人如鱼水相处,十分和睦。林家有个独生子叫勤善,赵家有个独生女叫惠妹。两个孩子从小一块讨小海,刨牡蛎,整天在风浪里打滚,练就了一副倔强的性格,也培养了真挚的感情。当大人的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斗转星移,春去冬来,不觉过了十年,勤善和惠妹都已长大成人。谁料到就在这一年,一场灾难降临到他们头上。那天早晨,风和日丽。林、赵两位老渔民摇着船出海捕鱼,没想到午后时刻,天空突然乌云翻滚,海上暴风骤起,小渔船在浪峰上颠簸飘荡,没过一会就被大海吞没了。可怜两位老渔民遇难身亡。

从此两家生活的重担就落在勤善和惠妹的身上。勤善顶替他爹出海打鱼。他第一次出远海,一心只想多捕几网鱼,不觉太阳落山了。天苍苍,海茫茫。他辨不清方向,直到月亮升起才望见家里的灯火往回划。勤善妈和惠妹母女望穿了眼睛才把他盼回来。

惠妹深情地说:“往后,你可别跑远海去捕鱼了。”

勤善安慰惠妹:“没什么,就是不好认方向,要是屋后有座山就好了。”

惠妹听了,心里一动:“我要是在屋后垒起一座山,垒得高高的,让勤善哥在老远就能望见家,该多好!”

惠妹说干就干!她踏着晨曦出门,顶着星斗归家。从附近天池山搬来一块块石头,挑来一担担黄土。她要垒起一座山呀!她垒呀垒,垒了三百六十天,垒得山头和天池山一样高;她垒呀垒呀,垒了七百二十天,垒得山头比天池山还高;她垒呀垒呀,垒了一千四百四十天,垒成了一座高高的尖峰,在大海上很远就能看见它。

古语说:好事多磨。想不到山刚垒好,就接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大雨。大雨好凶猛呀!山脚的石头被水冲塌了,惠妹刚垒好的那座山轰隆一下崩到海里去了。惠妹好难受啊!为了勤善,她没有哭,没有叫,她决心从头再干起。她搬石头挑黄土,搬呀挑呀,两手磨破了,担子把腰压弯了,也不肯歇一歇。

有一天,李铁拐南游路过此地,见到惠妹挑土垒山,惊诧不已,唤来土地公问明原因,更是十分感动,便决心助惠妹一臂之力。只见李铁拐驾起一团白云,飘上南天门,向玉帝借来宝剑,又请来七位神仙相助。只见他挥剑一砍,把天池山附近的山峰拦腰截断,众八仙手托着一座座山峰,垒在惠妹原先垒的山座上。不一会儿,一座山峰耸入云霄。如今,在天池山脚下和牛角山的巨岩上都能看到二尺来长的脚印,传说就是那回神仙们垒山留下的。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