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旅游 探秘福源山

探秘福源山

广告位

福源山也被称为“凤凰山”,位于罗源县中房镇北福源自然村,南距县城18公里,为罗源第三高峰,因山中有通天洞和炊云寺而声闻罗川。

传说在遥远的古代,一只凤凰曾在此地涅槃,之后化作了这座秀美的山峦。这一传说在《新修罗源县志》中得到了印证,书中记载道:“凤凰山,因其山顶尖耸如凤而得名。”更为神奇的是,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若能在凤凰山上寻得凤凰蛋,那将是一生享之不尽的福气。

若在晴朗的日子,登顶福源山北望,宁德三都澳海域可尽收眼底,目光可及罗源、宁德、连江、古田四县地界。自古就是重阳登高的首选地方之一。

拾级而上,就到炊云寺,寺上的额匾之所以写成“吹云寺“是因为”炊”字带火,寺院忌讳”火“,所以就改作“吹”。炊云寺后面的通天洞是由一块如大片瓦的巨石构成,岩石上印刻着“天下有名山”篆体红字,岩石凌空,其下方左边供奉着道教的八仙,右边是佛教的神灵。这一奇妙的景象,不仅展示了古寺的深厚历史底蕴,更体现了佛、道两教文化的和谐共存。在岩石的左上方还有一天然的洞口直通蓝天,故名“通天洞”。

炊云寺

洞由花岗岩连体整石构成。形如狮子张口,洞顶略呈不规则浑圆,东段突起一石如狮,西段中央天然生成一孔,中圆锥形,孔长(即石厚)约5米,径上大下小,约3—4米,俗称“通天孔”,洞因此名为“通天洞”。洞内夏凉冬暖,冬天湿热空气逸出通天孔外时,遇冷凝结成云,犹如炊烟袅袅上升,所以这洞还有一个名字叫“炊云洞”。

洞口南开,宽约37米,高2米,洞底稍向外倾斜,平面东西宽40米,南北深30米,总面积1100多平方米,是全县已经发现的360多个天然洞室中最大的一个。洞内散布天然圆窖10个,其中3个深者如钟,上下相对,钟口径大0.4米—1米不等;另一大圆窖径3.5米,状如饭甑,正对通天孔,积水成潭。

洞的东北角岩隙出泉甘冽,泉水久雨不溢,久旱不涸,蕴藏量甚大,可作为饮料资源来开发。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可治疗某些疾病。宁德市蕉城区南门一些村民患脚疾,饮之月余,渐见痊愈。

洞内正中偏左有天然石台一座,长3米,宽2米,僧人设龛供佛于上。洞外左边草地成片,中有一石形似弥勒,左边夹两株楠木,颇增景色;离洞口约25米,犹存大量瓦砾,但无地基残迹。据1998年出版的《罗源县志》记载,炊云寺,1986年在大囷庵旧址重建,为佛、道合一的寺院。寺始建于何时,无从考证,但据《新修罗源县志》记载,“旧名福源庵,以铺为名,后转丰下里大囷山侧”及明代福州人郑彤弓游后所写的《福源寺》:“镇日愁阴雪,时时虑渍冰。一春寒对酒,独客夜挑灯。聚散丛林鸟,凄凉老病僧。乡书久不到,匝月睡何曾”一诗,或可佐证在明朝时改为寺了。

近看炊云寺虽满是现代特征,但寺院四周环境优美,满后山的杜鹃花、半山坡上的美人蕉格外红艳,半山腰盆地里的福源村一片田园风光,远处山下山峦起伏,景色怡人。几株粗大的茶花繁花怒放,樱花正在含苞,还有不知名的白花在石缝间冒出,别有天地。

人在洞中,仿佛穿越时光隧道,真想奔向洞外那一片混沌初开的光明。不管是白日里的飞鸟移云,或夜晚清月流华、繁星闪烁,凭着“坐井观天”式的观察,人在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面前,所有的想象都显得贫穷。

福源山是秀丽而神奇的,福源山水是高度纯洁的。福源山连着天,没有灰尘没有污染,没有喧嚣没有干扰,好一个清静祥和的好地方。

广告位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