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说,屏南鸳鸯溪的双溪乡里,有这样一个老汉,外号叫阿鹿球。都六十来岁了,还是孤身一人,老汉平日的生活全靠替东家放牛挣一口饭吃。然而这老汉为人厚实,心肠又好,乡里乡亲们对他如家人爱戴。
阿鹿球每天赶着牛群上印山吃草。这印山离双溪不远,山又高路又陡,阿鹿球人老腿不方便,却偏爱上那儿去。好奇的乡亲们都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呢?有一名山夫上山砍柴发现原来,印山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远看很像一只母牛,本地双溪人叫它“牛母石”。不管春夏秋冬,这牛母石四周总是长满青草,牛儿今天吃了它明天又长,明天吃了后天再长,这么好的放牛风水宝地,阿鹿球不把牛群赶上山去,这山夫回乡将这事与乡亲们倾诉,明白过来的乡亲们,那么好的地方不去那才是真的傻。
阿鹿球慢慢悠悠的赶着牛群刚到印山脚下,突然不远处跑过来一只火红的大狐狸。狐狸跑到阿鹿球面前,双腿一跪,尾巴一巻,身子一个劲地抖着。阿鹿球挠了挠脑袋。觉得奇怪,这是什么情况啊?再看那狐狸眼里滚出了泪珠。阿鹿球这颗心,都要心疼死了都,看着看着自己眼睛也湿了。他连忙抱起狐狸,看看有没受伤之类的,细心观察之后发现狐狸的后腿上挨了剑伤,阿鹿球便拔了止血草给狐狸敷上。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了一声叫喊:“那个放牛的,等一等!”一个年轻猎人急冲冲地跑了过来。一见面就问“放牛的老头,你看见一只狐狸没有?”阿鹿球慌忙转过身,想把手中的狐狸藏在宽大的衣服里。谁知猎人眼尖,一下子就发现了,叫嚷道:“放牛的,快把它还给我!
阿鹿球这时候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这只火狐狸落入猎人之手惨遭杀害呢?阿鹿球说:“那——就把它卖给我吧!”猎人看阿鹿球穿的破破烂烂的见他拿不出什么钱,嘲笑了他一番。急得阿鹿球噗通一下跪在猎人面前说:”打猎的,你就行个善积个德吧!要不,你就把东家的小牛牵一头去吧,大不了拿我这把老骨头去抵命!
心软的猎人一听对方都这样了,还名叫阿鹿球就不要狐狸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猎人早就听说双溪有个放牛的阿鹿球,苦了一辈子,心肠很好。见他一大把年纪为一只狐狸求情还跪在自己面前,自愧不如的扛着猎具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后,这只火狐狸偷偷望了望见猎人走远了,连忙跳下来给阿鹿球磕头,然后飞速爬上印山,闪进牛母石下方的一个山洞里。好奇的阿鹿球连忙追了上去,等阿鹿球到印山顶时,他惊喜的发现,牛母石四周的草今天特别茂盛,满心欢喜的阿鹿球忙把牛群赶了过去。牛儿看见可口的青草吃的格外的香。
阿鹿球有点口渴,想去找水喝。就在这时忽觉得眼前闪过一片红光,红光里隐约有个女子托着茶壶说道:“大恩大德的救命恩人,请喝茶吧!”阿鹿球定神一看,红光和女子都不见了,心想难道是太累了幻觉?可牛母石上摆着一壶刚沏好的香茶,阿鹿球心想管他呢?管他三七二十一喝了再说。
疲惫的阿鹿球喝完茶干脆在牛母石上睡起觉来。朦胧间,仿佛又看见了一片红光,红光里走出一个水灵白嫩的女子,手上端着一大盘酒菜向他走来。“恩人,醒醒,该用午饭了。”阿鹿球问女子的来历,那女子忙跪下,把阿鹿球从猎人手中救下自己的事情据实相告。并许诺今后要好好报答他的恩情。
从这以后,每逢刮风下雨,阿鹿球再也不要赶牛上山了,他的牛栏里总是堆满了一捆捆青草。每当天晴他赶牛上山时,山脚下也总有一顶轿子在那儿等着他,轻悠悠地把他抬上山去。从此,阿鹿球衣食不愁。人们说,这是他善良的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