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据说古田县城东街道西山村,田里的青蛙与别的地方不同,这青蛙头顶上有个红红的点,你听说过吗?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古田史称“先贤过化之地”,意思是古田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来自宋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后人称他“朱子”)曾经到古田讲学。朱熹的理学思想影响着古田文化界,造就古田县发达的人文。
南宋庆元年间,朱熹从闽北来山古田讲学。他在古田办有多个书院,其中有“西山书院”、“溪山书院”、“蓝田书院”等。
朱熹在古田办学的第一站,是现在的城东街道西山村。那时他沿闽江南下,入古田界,在离古田县城(旧城)不远的平原西边山下,惊喜地发现这里是块宝地,因此就定在这里建学校。
西山人很乐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建成“西山书院”。
朱熹教学有方,学校来了不少学生,其中有许多来自本县其他地方,他们住宿在书院里。
朱熹后人称他为先贤,即有过人的才智,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特殊能力。
传说热天晚上,书院外头田地里的青蛙“呱呱呱”叫个不停,吵得学生没法读书和休息。他派一个学生到田头喊话,叫青蛙不要吵吵闹闹,青蛙当下没声音了。
但第二天夜晚又叫起来,又让学生去喊话,青蛙不叫了,但一会儿又开始叫,这始终解决不了问题。
朱子拿起朱笔,在纸上画个圈,圈当中,再点一点,叫学生把它丢进田里。这下可好了,青蛙再也不叫了。
有人说,直到现在,西山田里的青蛙头顶上还有个红红的点,那就是当年朱子给点上去的。
朱熹在西山书院培养了不少人才,其中得意门生有西山村林用中和林允中两兄弟,后来他们都成了理学家,被尊为“二林”,留名史册。其中林用中造诣尤深,他创造性发展朱熹的学术思想。
“二林”祖属西河林氏,堂号“十德堂”。林用中的后裔很多人,除了现在的西山村林氏外,还有平湖镇钱坂村的林氏等。
钱坂村林氏宗祠大厅,立有匾曰:“十德堂”、“兄弟理学”。兄弟指的就是林用中和林允中。
西河林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历史,人才辈出。每逢喜事,林家大门两边常贴有红对联,写着:“十德衣冠裔,二林理学家”。他们以此激励族人求学上进,成为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