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的故事在我家乡大甲地区传了十多世纪,如果你在1980年代之前在大甲各村,老天一旦下雨,人们会问,不知是那条龙在布雨?
在1980年之前中国没有气象卫星的年代,对于没有受过自然科学洗礼的人来说,打雷下雨令他们迷惑,恐惧,崇拜,特别是乌云浓密低沉,又伴随强烈的霹雳声,令人不寒而栗。
乡亲把这现象看作龙造成的。
过去人们认为:下雨是一种“龙”的动物在天上喷水,“轰隆”“轰隆”就是龙在天上飞行的响声,但又没有人亲眼见过龙的形态,云层中“恍兮忽兮,其中有物”,便把“轰隆”声音,形象地称之为“龙”的动物叫声,还牵强附会地画出龙的图腾。
旧时人们认为雨的形成是龙从地上吸水,在天上喷水,产生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自古以来一些地方发现龙卷风形成的旋涡把海水,河水,湖水卷成螺旋水柱升到上空,将这现象当作龙吸水,形成雨滴又落到地面叫龙布雨,完工后龙又回到地面,潜入山涧河道的深水潭中。
通常是小龙,法力小,布得雨量不大,而且区域也小。
在我家乡夏季通常在雨过天晴时,两条彩虹同时出现家乡东方,蔚为壮观,象两条鲜艳夺目的,巨大的七彩半圆环悬挂空中,离我家仿佛五,六十米距离,加上老人讲,那是天上的龙来祖厝后弄水井吸水,老人又补充说到,“不能去干扰,也不能指指点点”,增添了我对龙产生神秘感。
因此,我的先祖在彩虹常出现的山麓,际水河的东面建了祖厝,象征“龙头”,后面的山脉称为“龙身岗”,与环绕村庄的其他四个山脉共称“五龙戏珠”,“珠”指村庄,村庄河道和几个山坳又象“太极八卦”辐射图,龙的传闻在我家乡延续下来。
我亲眼过在家乡周围,山涧险峻之处的龙潭分别是:古田县杉洋镇杉洋村的“木龙”龙潭,也叫“三井龙”,大甲镇国本村有“珠宝龙”龙潭,大甲中学旁边的龙潭,际下村的龙潭穴(现己被泥石填充),离家乡很远的宁德金涵乡的“百丈龙潭”等等, 李白有诗描写龙潭特点: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
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
但见瀑泉落,如潈云汉来。
多数龙潭上方水流都是瀑布,大小不一,不一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有的龙潭是龙的久居之所,有的龙潭是龙的“行宫”,“客栈”而已。
每到夏季雷阵雨过后,傍晚和晚上远处半山腰闪电不间断地闪烁,照亮半边天,有经验的乡亲们都说那是龙回到龙潭,戏珠时的反光。龙珠有驾驭自然的能力,《封神演义》中讲钱塘江哪吒杀了龙王三太子,得了龙珠,法力大增。乡亲们从闪电光柱方位,能断定是什么龙在布雨。
在农耕时期靠天吃饭,人们对干旱特别敏感,如果久旱无甘露(如一个月没下雨),影响庄稼的产量,乡亲们心里憋慌,准备“祈雨”,请来道士,备好贡品,穿上特制的皂服,到龙潭岸边施法,用绳子系上祈水龙瓶,瓶内装水和腊纸条,系上红绳把瓶子放进龙潭深水中,道士手摇铃铛,念念有词,与龙王交流,说也很准,往往当天下倾盆大雨。
如果龙王不肯布雨,这时道士要与它斗法,道士要走“刀山”,场面相当激烈。
我年轻时,在大甲经常听到各地祈雨的消息。
另一种祈雨方式是受旱人直接向苍天祈祷。
1988年七月份大甲乡大旱二个多月,眼看庄稼田要枯水,乡亲们心急如焚,邹洋村民抬出“大奶娘”陈靖姑塑像设置在大甲村中心街,贡品丰盛,场面盛大,全村成年男人出动向塑像烧香叩拜祈祷:“苍天怜恤百姓,快下大雨”,声音响彻云霄,传说陈靖姑真有法力,她到龙宫与龙王商榷,求得雨。他们行动感动所有乡亲,时任大甲乡乡长的朱和先生表示:“如能求雨成功,奖励300元”(当时中学老师月工资才40-50元)。
说也灵验,当天傍晚大甲乡乌云压城,倾盆大雨,邹洋村的雨量最多,邻村际下村,里桃村雨量略少,不知陈靖姑请来何方龙王。
自古以来陈靖姑被古田县人民当作神明,塑像摆放在邹洋村湖边的“毓麟宫”内,际下村的宫刹内,称为“大奶娘”,世世代代享受乡亲的香火。
小龙王能力小,布雨时也“斤斤计较”,但有一种龙深居大海里,很大方,每次布雨狂风暴雨,持续数日,面积广大,雨量充沛,这就是无尾龙,它住在海里,祈水时法力要相当高的文台(注:文台是道士的更高级别的学位)才能请得到。
母亲对于无尾龙的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她出生宁德市海边的二都村,无尾龙的传说发源地:
相传很久以前宁德区二都下村有一户渔民,一天他18岁的女儿在海滩上玩耍,捡到一颗很漂亮的珠子,藏在兜里又怕丢失,只好含在嘴里,有人叫她时,她应了一句,珠子瞬间变小滑入她肚子。几个月后姑娘的肚子越来越大,家属以为得病了,把她单独安置一间房子悉心照料(过去海边渔民贝壳房子都很小)。
一天乌云笼罩村庄,雷雨交加,霹雳声中,姑娘所住的房子一道白光从窗口出来,蛇形地飞向云层深处。不久乌云散开,天空恢复正常,家属急忙往姑娘住处一探究竟,只见她处在昏迷状态,腹部小了很多,床上一淌鲜血,当姑娘苏醒时,告诉家属说孩子刚出生就飞出去了,家属感到纳闷,姑娘未婚先育,生出怪物的消息炸开了.
再说这个怪物每到天黑时,就变成小孩子投入妈妈怀抱吮奶水,天没亮时,就飞走。一晃眼功夫过了三年,一天晚上姑娘说:“孩子,你长这么大了,我都不知你长啥样,可否让我看看?”
“娘,当你看见我本相时会吓坏你”,小孩应道。
“没事,你是娘的孩子,不会伤到我”,
“好啊”!说着,孩子站在床上,晃动几下身子,变成一条小龙,在房间盘旋,伴随着闪光。
“啊,. . . . . . . ,啊,. . . . . . !”女人 惊吓过度尖叫到,倾刻昏厥过。
家属听到尖叫声急,连忙往女人住处奔跑去,房门内栓了,他们推不开,从窗户探头看到房间内有象蛇一样怪物。小龙看到母亲死了,它也忘了变人形,家属往回操把板斧,再次跑来,就在此时小龙身子正巧从窗口逃,家属投掷板斧砍到窗框上,正巧剁下小龙的尾巴,小龙伴随一道微光闪光,飞向夜空。
家属看到女人仙逝,悲痛万分,无奈把出殡时间定在第三天。
再说无尾龙依旧每晚夜深人静时,悄悄回到它母亲遗体旁边,之后又飞走,第三下午出殡时,天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怒号,海水涨潮,满到它外婆家里,把它母亲的棺木漂到海上,顺着潮水到宁德三都澳,棺木在海上漂浮的几天里,天空有时刮起大风,有时下雨,有时天睛,因为龙飞得快,雨过天睛,棺木漂得慢,龙要不时地往返回头,刮大风来吹,这就是台风的特征,继而北上到霞浦县近海一个小岛边,棺木被古藤缠绕,雷雨天渔民看见有闪电光柱从那里射向天空,明白是龙在戏珠。
在1970年代,宁德地区大旱,民间请法师向无尾龙龙潭祈水,场面浩大,派海军大船运送小木船到岛的外围(木船要特制的,不能有任何金属),小木船载着法师和陪同人员到龙潭岸边,岸边有个石洞,往洞内观察,在可视的范围内,全是宝石,人称藏宝洞,这个岛很奇怪,人一到岛上,天就下雨,海水很快淹没藏宝洞洞口。法师烧香,手摇铃铛,口念有词,抛下祈水龙瓶,半个时辰后再拉上,法师鉴定龙瓶,说:“可以”,祈水人员马上撤回,因为天很快下台风。
无尾龙常涨水到它外婆家,同时“送”来很多鱼。
无尾龙故事当年在宁德地区各县广泛流传。
近年来我国科技不断进步,天气预报准确性高,加上耕地荒芜,农田蓄水能力减弱,河流干涸,当年被神化的龙潭,露出真面目,就是普通的蓄水潭。
龙的传说慢慢地淡出人们视线,过去所谓的祈雨仅与自然现象巧合而已,“轰隆”声不过是自然界放电现象。
龙的故事带给几代人的乐趣。
陈汉贸于2020年10月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