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牛吃麦 关源里龙岭碇步桥

关源里龙岭碇步桥

广告位

通往闽侯县荆溪镇关源里的公路上,可看到路下有溪流,当地人称为龙岭溪。溪水源自关源山,自西向南经此注入闽江。横跨龙岭溪东西两岸有一碇步桥,全长约31米,共有三十六对碇石。每个石礅由两块花岗岩并排组成,紧密结合。龙岭溪碇步桥是古时关源里各村通往福古驿道的便捷之路。

在关源里盆地上,散落着三十六个自然村,俗称“三十六墩”。当地民歌《关源里三十六墩》唱道:“福建省城在侯官,西门直走一转弯,梅亭保福到王店,后屿桐口倒屿山。长房走里溪下亭,溪下玄帝真威灵,关口走里圣临企,吴洋桥边沛然亭。拱桥走过龙岭庙,龙文尊王最威灵,龙岭走里铁炉湾,一湾一岗对面山……乡村大小三十六,关源自治着带墩。三十六墩喜洋洋,原是祖宗世代传,我的家乡在关源,树有根来水有源。我们关源很有名,三十六墩念一遍,有的地方念不到,请求乡亲补齐全。”

古时,关源里三十六个自然村村民出行要横跨龙岭溪,经过龙岭庙,才能到达古驿道。龙岭溪旁边的龙岭庙,供奉着龙文尊王。村民遇到旱灾,都在龙岭庙里祈雨,史载:龙岭庙祈雨最为灵验。若遇水灾,也可到庙里祈求平安。干旱天气龙岭溪没什么水,村民通行很方便。如果遇上雨天,特别是每年春季雨水较多,溪水暴涨,关源里村民的出行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出行问题,三十六个自然村主事聚集在一起,商量在龙岭溪建桥。各村主事商定建设一条碇步桥。村民们踊跃捐钱,主事安排了几个劳力来施工,工程很快就开工了。人们用单块方条石深深地埋入溪中,形成碇石。碇步桥很快就建成了,村民非常高兴。

随着第二年雨季的到来,龙岭溪溪水暴涨,水流湍急,很快就把许多碇石冲毁。村民只好再次捐款,重新再建。奇怪的是不论石条多大,挖埋多深,每次桥建好不久,只要山洪一到,就被冲毁。

这一年,各村主事再一次集中在龙岭溪边,商议重新建桥。主事对从前的失败相互埋怨、责备,对下一步怎么建桥争论不休。这时,福古驿道上来了位老僧人,见溪边围了许多人,便凑上前旁听。在知晓事情经过后,老僧到溪里查看一会儿,用力摇了摇没被冲毁的碇石,沉思片刻,便仰头哈哈大笑起来。

主事们听见老僧人的笑声,便停下争吵,上前询问缘由,请老僧人帮忙出个主意。老僧说:“做任何事贵在团结一心!你们一盘散沙,做事难免相互推诿,应付了事,桥哪有不被冲垮的道理。你们只要把原来的碇石由单块变成两块并排,做到紧紧相接、浑然一体,就像你们各村之间相亲如兄弟,团结一心,相互帮扶。而且碇石的挖埋必须由不同村的人组合来完成,你们有三十六个自然村,碇石的数量也得刚好是三十六对,每对代表一个村,每个村只要把自己所建的桥墩做好,就可保证桥不被冲垮。”说完后,老僧人便扬长而去。

主事们按老僧人说的去做,各村都派出最强的劳动力,大家团结合作。为确保自己所建桥墩不被冲垮,各村都非常认真,筑得非常坚固。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三十六对桥墩很快就建好了,人们还在两个水流湍急处设置了石梁桥,保证水流通畅。

第二年汛期来临,碇步桥果真丝纹不动,安然无恙。关源里三十六村从此更加和睦相亲,事业蒸蒸日上。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