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传,远古时期,在闽侯县七里平原上,西边有一块圆形如鼓的大石头,质地坚硬,敲打起来铿锵作响,人们称其为“石鼓”;东边有一块形如公鸡的怪石,大风吹来,发出公鸡鸣叫的声音,人们称其为“金鸡”。不知过了多少年代,金鸡忽然三声鸣唱,竞长大三尺;石鼓咚咚咚三响,也长大三尺,如此循环不断,平地上出现两座小山。山在不断升高扩大,毁坏了良田、道路和房屋。原来是金鸡和石鼓成精斗法,害苦了七里百姓。这事惊动了开天辟地的盘古爷,盘古爷施法镇住金鸡、石鼓。从此金鸡山虽不再长高,但仍会鸣叫;石鼓山虽不再扩大,但仍会铿锵作响。两山之间留下一片小平川,就是今天青口镇的大义、坊口、溪东等村庄,人们在此耕读生息,安居乐业。为感激盘古爷恩德,人们在金鸡山麓建一座盘古庙祭祀之,香火不断。
到了明代,丞相叶向高路过这里,得知金鸡山和石鼓山的故事后,特别感兴趣。接连登上金鸡山、石鼓山。当晚,叶向高就在大义村住下。
第二天拂晓,叶向高还在睡梦中,突然被金鸡的鸣叫声和鼓声惊醒,叶向高披衣而起,来到室外。此时,东边的太阳刚刚升起,金鸡山和石鼓山在晨光的照耀下,山上的植被特别明亮,像是被一层厚厚的光芒笼罩着。叶向高见状大为震惊,决定要破此风水。
叶向高调来兵将,在金鸡山的西向山坡上挖了一口井,说是井,其实不是井,也就是一个稍大的深坑。刚开始,坑里慢慢涌出红红的水,渐渐地就转成清水了。后来有人认为坑的地方是金鸡的后脑部位,金鸡后脑被刺破死去,从此再也不会鸣叫。
叶向高另安排部分兵将,来到石鼓山,在石鼓岩的四周进行清山。说是清山,也就是把石鼓岩周边的植被砍光,土壤翻一遍。叶向高的兵将走后,当地乡民见山坡光秃秃,马上安排人手植树造林,想保住石鼓山的风水,可惜来不及了,鼓皮已经被破坏,石鼓再也不会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