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牛吃麦 沉日庄、浮浮(壶)江的传说

沉日庄、浮浮(壶)江的传说

广告位

在长乐梅花港对面东北向约三海里的海面上,至今仍浮立着一块礁石,周亩许。这里水深流急,是闽江入海口南来北往的渔船、商船必经之道,历史上属梅花镇管辖,以南为长邑梅花澳渔民挂网、采捕之海域,以北为连邑壶江、琅岐渔民採捕之海域。解放后,为保证渔船、商船、军事运输等海上航行安全,有关部门在日庄礁顶部设立了航标灯,为过往的、渔舟商船导航引港。

“沉日庄、浮壶江”的传说在沿海一带渔民中家喻户晓,但日庄具体沉陷的年代传说有异,仅梅花与壶江就有三种不同的传说,据《长乐县志》和《长乐梅花志》载元至正二年(1342)浸于海,而壶江的史志载日庄沉陷于元朝天历二年(1329),前后相差十三年,但这些史实是否真实,我们也无法取证。

据传日庄在宋元时属二十五都,是一个万户村,归长邑辖,岛上住着的人家,大部分都是梅花人。

一天中午,一个叫“梅花仔”的男孩也和往常一样正提着一罐饭送到海边去,给在海边织渔网的母亲吃,恰巧路上遇见了一位又瘦又老的乞丐,心感可怜,便把手中的饭菜送给老乞丐吃。而后他重新回家生火做饭,母亲等呀等,饿着肚子一直等到太阳偏西,才见“梅花仔”送来饭菜,母亲埋怨地问:“儿,你今天怎么啦?这么迟才送饭来呢?”“梅花仔”听后,便把刚才施舍给乞丐吃饭的事一五一十地说给母亲听。母亲听后不但没有埋怨孩子,还高兴地对孩子说:“你做得好,做得对,既是可怜人,你再把这一罐饭送给他吃。”果然,“梅花仔”又找到了那乞丐,把一罐饭再让给他吃,那乞丐很是感恩道谢。说来奇怪,乞丐吃完了饭,忽然一阵风刮来,竟把乞丐连人带碗刮走了,见不着踪影。

“梅花仔”见此心生恐惧,忙回家中,心里却忐忑不安,一直在担心惦念着乞丐的生死,想着想着,就困睡了……

朦胧中“梅花仔”梦见那乞丐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老翁柱着一根拐杖颠颠颤颤地向他走来,自称是汉代的“李铁拐”,对“梅花仔”说:“你们梅花村有的是好人,但大劫要来了,要早些逃走呀!”于是便教他赶紧准备一条船,等日庄岛的祠堂前两头狮子口里流血的时候,早些逃到船里去,否则,一个都活不了。“梅花仔”醒来便擦擦眼睛,知道是一场梦,半信半疑,就把梦中的经过对母亲说,他母亲听罢对“梅花仔”说:“孩儿呀,虽然是梦,但我们也不得不信,人命关天,有备无患呀!我们要把这件事对乡里乡亲说,好让家家都有思想准备,人人都注意观察祠堂门前的两头石狮的动静。”

这样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日庄岛上热闹非凡,全村杀猪宰羊,庆度中秋,恰好,杀猪的人是一个外乡雇来的,他耳闻了“梅花仔”说传,觉得不信,很可笑,在好奇心的作祟下,乘人不备时,悄悄地将猪血抹在石狮的口里,“梅花仔”发现石狮口流血后,心急如焚,急忙奔跑于乡里的大街小巷,大声喊叫:“不得了,不得了,石狮口里果真流血了,大家都上船里去吧!”说时迟,那时快,顷刻间,只见八月大潮,海水滚滚,汹涌澎湃,冲上了日庄岛。好在大多数的人家都上了船,保住了性命,向梅花村里漂来,以后大部分人就安家在梅花村。只有一个杀猪人却同日庄岛一起沉到海里去。说来奇怪,没过多久,人们看到原来离日庄岛没多远的海面上,慢慢浮出了一块岛屿,人们就把它称作“浮村”,也就是今天的连江县琯头镇壶江村。

这一浮一沉两庄变迁的“史实”,便是闽江口一带流传上千百年的“沉日庄、浮浮(壶)江”的传说故事,这大概是一次地壳运动改变的缘故吧,要不然为什么叫沧海桑田呢?从此,日庄岛作为长乐二十五都的历史就这样消失了,明清以后,长乐境内只有二十四个都存在。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