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牛吃麦 闽清崇文书院

闽清崇文书院

广告位

崇文书院位于坂东镇新壶村的文泉中学校内,年久失修的清代古建筑即崇文书院。院门正上方“崇文书院”四个大字,据称是清内阁大学士、宣统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亲笔手书。光绪十五年(1889年),崇文书院易名为文泉书院。

文泉书院的前身崇文书院,是由宏琳厝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至嘉庆二十年(1815年)私办的,最初称崇文学堂,后改称崇文书院,书院面积386平方米,位于风光旖旎、碧水荡漾的柯洋山麓,是当时闽清县最大的私立书院。

清内阁大学士陈宝琛是福州人,光绪十年(1884年)连降五级,革职回籍。返闽后闲来无事,遂在福州创办学堂,执教育人,其间曾慕名前往闽清参观崇文书院,应邀为书院题跋,并建议崇文书院“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何若举一隅而益全邑,克明峻德”。

光绪十五年(1889年),宏琳厝合族讨论陈宝琛提议,达成共识:“为族养士,不若为乡养士;为一乡养士,不若为一邑养士。”此后,由宏琳厝牵头,集诸同志倡捐,各乡应之,计募万余金,购买田亩,把崇文书院拓而新之,更名为文泉书院。

书院仿宋儒分斋课士之法,造就人才,自兹梅邑学子络绎负笈,相与读书穷理,勉为有用之才。陈宝琛在福州闻之,极为欣慰,特意手书“文泉书院”四个大字相赠,文泉书院视之如宝,请石匠将之碑刻,立诸校门。目前石碑尚在,且保存完好。辛亥革命胜利后,文泉书院改名为文泉中学,1917年文泉中学改为公办,陈宝琛的愿望至此最终实现。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