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历史名人中出现了两个“白马三郎”。由于“后王审知亦号白马三郎”,我们称他们为前、后“白马三郎”。
前白马三郎是西汉初年闽越国时期的闽越王郢之第三子驺寅,少年英勇,喜乘白马,百姓尊称为“白马三郎”、“驺三郎”。因在鳝溪(今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鳝溪村)为民除害,射杀为害一方的鳝精英勇献身,人们建庙纪念,即现今福州唯一留存下来的汉代闽越国时期的古庙——鳝溪白马王祖庙。白马王驺寅至唐宋间成为司雨之神,因祈雨灵验,曾受朝廷五次敕封(其中一次是后白马三郎王审知奏封为“弘润王”),使鳝溪白马王祖庙成为官府祈雨的圣地。唐宋名人中曾在福州任职的蔡襄、曾巩等都曾到鳝溪白马王祖庙祈雨,并各都留下《祈雨记》名篇。据白马王文化研究会不完全统计,现今闽台两地分灵庙宇达500座以上。

后白马三郎是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王审知。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人名大辞典》载:“王审知(862—925),五代时闽国创建者,光州固始人,字信通,王潮弟。唐末与潮从王绪起兵,后部下兵变,众推王潮为王,王审知为副。入闽据泉州克福州,尽有闽地。潮卒(897年),继为威武军节度使。为人俭约,礼贤下士,常乘白马,兄弟行三,军中号:白马三郎。后梁开平三年(909)封闽王,在位十七年,卒谥忠懿王,庙号太祖。”
前、后白马三郎其时间相隔近一千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