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村镇街巷 富有传奇色彩的粗芦岛

富有传奇色彩的粗芦岛

广告位

粗芦岛位于闽江口入海处,东与马祖、川石岛一水之隔,西邻连江大陆,南与壶江、琅岐岛对峙,北临闽江河流,四周岛屿星罗棋布,形成福州天然屏障。岛上林业资源丰富,全岛森林覆盖率超过60%。古时,该岛岸边多长芦苇,粗大如碗,因之而得名粗芦岛。在秦之前,它跟陆地连在一起,乌猪港原名荻芦峡,是九龙山下沉后形成的,相传这与秦始皇有关。

一天,名相士郑林告诉秦始皇:“东南沿海王气很盛”。秦始皇听了就要泄王气,为了让子孙千秋万代稳坐金銮宝殿、享受荣华富贵,次日早朝,他便颁下诏书,御笔亲书:“凡山势秀拔者,悉凿之”。地方官员不敢违抗,特遣专员负责。

官员们巡视潘渡、丹阳、马鼻、黄岐,都没有发现目标,最后来到琯头,翘首东望,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目标就在眼前,九龙山高插入云,孤峰映日。在山麓,他们看见一条几十丈长,碗口粗的特大芦根从山腰伸下来,这异物定有关碍,于是,他们挥动利剑,一刀两断,芦根断口血流不止,把周围草丛,沙石都染成红色,可是朝砍夕合。第二天,他们一气之下,连砍数刀,断成数段,心想,这样总该合不上了呢?谁知又自动愈合如初。连砍三次均告失败,他们心灰意冷,天未黑就蒙头大睡。

半夜朦胧之中,山神托梦:“九龙山是苍龙化成,这芦根是龙脉,当你们斩断芦根后,不要抽出剑,一直放到第二天早晨,芦根自断。”原来如此!他们一一照办,果然,芦根再也合不上了,不久,山沉为峡,荻芦也变了岛,可是压在九龙山下的乌猪精却变成一块巨大的乌猪礁,堵住了出口。

后来,礁石移开,江水畅通,成了乌猪港,从福州开往台湾的航船也畅通无阻了。这个富有神奇色彩的岛屿,方圆十五里,东濒大海,远眺马祖列岛,西隔闽江与大陆对峙。它开发于明朝年间,今有七个自然村,居民万余,他们的祖先多由河南光洲固始县迁入。

踏上码头,即入东岸村,东岸黄蛎是闽海特产。闽江漫长的海岸线上,长的都是青色海蛎,唯独东岸的海蛎是黄色的,而且既多又大。相传明初时,朱元璋率军乘船从乌猪港驶入粗芦岛,过东岸时,臭头奇痒,狠抓头皮癞疤,不断扔入江中,从那以后,东岸出现了黄蛎。

从东岸南行半小时,即可抵达塘下村,有许多古迹:黄霞山上嘉靖八年(1803年)建的炮台,为闽江口最早炮台;郑成功、张煌言在黄霞山也建过水寨。尽管遗物无存,但遗址还在,仍可凭吊,了解历史。与黄霞山对峙的福斗山上,有座蜚声海内外的南海神坛,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所建。据明史记载:明永乐三年 (1405年)七月十一日,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开始他七下西洋的首航。

相传,船队进入连江海面时突遇风暴,入五虎门时,巨浪排空,险境中郑和恍惚看见一位女神站在船头指点航向,才得以安全驶入塘下村,停泊在福斗山和黄霞山之间的港湾避风。此后这地方名气也大了,有福斗抛锚地,也叫福斗港,中国航海史上有记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驿站。郑和还曾在福斗山筑坛祭海,并勒石纪念,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物─南海神坛。遗憾的是南海神坛1944年被日寇炸毁。但福斗山上万斗寺还在,现已修葺一新。

站在福斗山上极目远眺,海面辽阔,波光粼粼,渔舟点点,沙鸥翱翔,一幅令人神往的画卷展现眼前,引人入胜。粗芦岛名胜古迹多,秀丽的海滨风光,丰富的水产资源,还有很多神奇,美丽的传说,在加上现在的发展,今后的粗芦岛自然更加艳丽迷人。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