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琪
陈廷焕,字采屏,福建侯官县人,清嘉庆三年(1798)举人,嘉庆十年(1805)三甲一百三十五名进士,候选知县;以“不乐簿书”,自陈改官教授,嘉庆十三年(1808)十二月选授福建建宁府学教授(正七品,掌建宁府府学事)。
嘉庆十七年十一月初六日(1812年12月9日),新科进士林则徐北上回京路过建宁府,日记:“又赴府学陈汝采三兄处,俱会晤。”这里写到的“陈汝采三兄”即是陈廷焕。道光初年,陈廷焕调任漳州府学教授,道光八年三月(1828)调任台湾府学教授,其后又调任兴化府学教授。
在福州三坊七巷塔巷二梅书屋内,厅堂两侧原摆放有十二扇“漆金木刻祝寿围屏”,祝寿文正是由陈廷焕在道光十三年(1833)所撰,主要内容为祝陈太安人七十岁荣寿,对其一生贤良淑德相夫教子、对乡邻慷慨救济的德行表达了高度赞誉。祝寿屏整体造型大气、雕工细腻、寓意吉祥。屏风共十二扇,每扇单屏之间由挂钩连接,单屏为攒框分隔形制。上部绦环板为四季花卉纹饰,底部镶嵌螺钿;屏心为文字内容,两侧雕西王母拜寿纹饰,下绦环板为十二组瑞兽纹饰。这是现存漆木刻的精品,收藏于福建民俗博物馆,定级为一级文物。
陈廷焕以制义享盛,精于儒学,作有《周礼集说卷》《四书典故考》《大学中庸讲义》等,著有《百尺楼文稿》。莆田郭篯龄在《吉雨山房文集》中这样评价他:“侯官陈采屏先生才名籍甚,所著百尺楼稿陆离光怪,贯以元精,无一语无来历,亦无一语拾牙后,不愧于古作者。”可惜其著作均未行世。陈廷焕时与福鼎王锡龄、侯官谢金銮、福安陈从潮为友,人称“八闽文坛四君子”。
陈廷焕通经达史,为人耿直,淡泊名利,授学乡里。他先后任职福建四府儒学教授,尤有声绩,时与侯官谢金銮、德化郑兼才三人鼎足福建学宫。
陈衍在《闽侯县志》中以“口讲指画,有教无类”评价陈廷焕的教育理念。刚任兴化府学教授时,尊经阁因年久失修塌圮,藏书也已荡然无存。陈廷焕出资购入《十三经注疏》《二十三史》,列于学斋厅,并手书戳识:“道光某年兴化府教授陈廷焕重置。”有愿意借读的,陈廷焕会亲自检查借出情况,待书籍归还,再亲自藏于书柜中,十年如一日。有士人学子读到疑义之处,陈廷焕为之口讲指画,直到洞察真义。不管是卑微的奴仆还是学宫学生,甚至是五尺童子,陈廷焕皆有教无类。莆田士人百姓无论贤愚长少,都尊称其:“师也,师也。”
陈廷焕为教有方,受学政推荐,特诏授翰林院典簿。离开莆田当日,邑人士子齐聚郡学朱子祠,正开祠堂主门为其送行,并刊石为“去思碑”,竖立在试院大门之右。更有夹道相送者千百计,陈廷焕大为感动,相去十里皆悒悒自失,嗟叹感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