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村镇街巷 话说“竹岐”

话说“竹岐”

广告位

林山

竹岐乡在闽侯县的中南部,闽江南岸。东边与上街镇交界,西边邻着鸿尾乡,南部与永泰县丹云、白云乡接壤,西北是白沙镇的飞地唐举村,北隔闽江与甘蔗镇、荆溪乡相望。乡政府驻竹岐村。

竹岐旧作“竹崎”,因江边“将军岐”长有青竹而得名。又说是因乡内山地较多,而且山地盛产毛竹、道路崎岖而得名。清末为竹岐区,1958年5月单独设乡,后成立竹岐人民公社,1984年7月为乡建制。

竹岐扼控闽江水道咽喉,是省城西边的重要门户。竹岐上下有三岐,站在“将军岐”,居高临下,视线开阔,来往船只一览无遗。加上刘老岐、岐头鼻,三岐岸礁伸入江中,江水汇流形成三个天然的深水港湾。以前从上游下来的木排、船只多在此停泊;福州福盐、海产干货、百货布匹运往闽西北的货船也经常在此停靠。岸上商贾云集,街市热闹。

清代侯官进士卢遂,官翰林院编修。《晚晴簃诗汇》说他:“十三即能诗,一年成一集,得诗四万余。篇什之富,一时无两。”一次回乡,在竹岐时遇大风不能行船,只得留宿,写下《竹崎阻风》:“故里何曾远,南风不放行。梦依云外树,家在雨边城。今昔悲重宿,艰难剩一程。萧萧归雁晚,又作异乡声。”

闽江是福建最大的河流,竹岐地处闽江下游的重要江岸。闽江河床复杂,流貌千变万化,建设水文站观测水文情况,对开发航运、农业、林业、渔业、水电资源有很大价值。1934年就在此设立水文站,称为竹岐水文站,比著名的黄河花园口水文站设立时间还早了四年,是全省最古老的水文站。这座国家级重点水文站,属福建省水利电力厅水文总站,作为闽江干流入海口的控制站,下辖溪源宫水文站和科贡水位站。竹岐水文站对福州的防汛抗洪减灾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所提供的水文数据直接影响着福州市防洪预案的决策。

从元朝开始,官府在竹岐设卡课税查验来往船只过客。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侯官县在竹岐设置巡检司,稽查无路引外出之人,缉拿奸细、截获脱逃军人及囚犯,打击走私、缉捕盗贼,治安巡防等。清朝竹岐为部队驻防“汛地”,属闽侯大穆溪汛。康熙年间,驻防于此的孙廷相,以行伍升至把总,敕授武信骑卫,成为孙氏迁闽始祖。

竹岐水道也是琉球贡使赴京必经之路。明、清时期竹岐设有驿所,曾无数次接待过琉球贡使和陪同官员。福建巡抚徐继畬诗曰:“南台尽头江海环,长桥直跨不作弯。桥东海船高似岸,桥西却上竹崎关。”

清朝民国时期,官府在竹岐设置榷关(竹崎关)、税课局、厘金局、税馆等关课征,闽江上、下行的船只都要在此靠岸报税。征收范围包括通过竹岐水道的货物以及农民、小贩上市售卖的各种农副产品。民国时,竹岐还发生轰动一时的竹木纸笋特种营业税舞弊案。

如今的竹岐,依然是水陆关津要冲。

广告位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