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村镇街巷 王庄笔记

王庄笔记

广告位

傅振明

入夜,王庄街到处都闪烁着五颜六色的灯光,令人眼花缭乱。这几十年的嬗变,让人着迷,令人难忘。

20世纪80年代末,我们一家从炊烟缭绕的五福巷搬迁到王庄桂园长福路口。那时王庄仍是城乡接合部,带着农耕时代的胎记。入夜,居民伴着“呱呱呱”的蛙鸣入睡,又在黎明时分“喔喔喔”的鸡鸣声中醒来。渐渐地,菜地改为小公园、庭院公园,景观小品让王庄在方寸之间有了城市之美,社区环境渐入佳境。随着一座座新楼建起,王庄重新声名鹊起。

王庄之名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承袭“靖南王”爵位的耿氏父子入驻福州,其府邸便是“王庄”的前身。随着三藩之乱的平定,藩王旧事渐变市井繁华,只有“王庄”这一地名如琥珀一般留存至今。

我曾多次去到地处国货路的象园村。象园村里青石凳上的银发老人以地道的福州话“解密”了一个木屑纷飞的金色年代。福州象园木雕技艺历史悠久,源于明末清初的建筑装饰和佛像雕刻,材料多为龙眼木、黄杨木。经过三个世纪的精心槌击、雕饰、磋磨,象园人成就了一套独树一帜的雕刻技法,可呈现玲珑剔透的人物相态、陡峭山光、百卉千葩,精湛的刀艺赋予禽奔兽遁、鱼跃鸢飞、蜂缠蝶恋以灵气,使这个城中村展现出独特魅力。20世纪80年代初,象园村列入王庄统一建设。

随着王庄入住率渐增,福州第一地摊夜市浑然天成。夜色里,长乐路地摊绵延几百米,摊前人声鼎沸。刚开始仅几处相对集中的小摊,摆些衬衫T恤、洗发水、沐浴露、毛巾牙膏、鞋子袜子等日用品,小百货、小五金物美价廉,收揽人心。后来队伍迅速规模化,形成夜市一条街,人潮熙来攘往。

长福路上,当暮色浸透金色黄花风铃木的叶隙,大排档一条街开始烟火缭绕。店主架起餐饮棚,搬出折叠桌、塑料凳。此时,常有女人穿着睡衣路边就餐,西装革履的上班族扯掉领带卷起袖管,戴白帽的师傅翻着手中铁钎,烤肉架上发出“滋滋”的美妙声响,孜然香和着辣椒面在夜风中弥散。当黎明的晨光穿透天空,这条街又恢复成熙来攘往的寻常街道,只有黄花风铃木叶间萦绕不散的烟火气,见证了朝朝暮暮的市井狂欢。

2010年拆迁锤落下时,老居民们攥着“王庄记忆”档案袋。2015年“世欧王庄”购物中心开业当日,玻璃幕墙倒映着老榕树与摩天轮的对话。福州人惊艳了,王庄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住宅区和商贸中心。这里珍馐百味荟萃成章,蒸炖焖炸煎溜爆烤熏,闽南的醇厚、岭南的鲜甜、京城的考究、齐鲁的豪迈,交织成诗。这里不仅有粤菜、京菜、鲁菜、江浙菜、东北菜、川湘菜、西北菜,还有最具代表性的福州菜——佛跳墙、鸡汤汆海蚌、包心荔枝肉、千槌肉燕红糟三绝。

我家在长福路口旁,周边有南湖市场、永辉超市,兴福兴超市,世欧王庄,还有黄金路早市,街头市尾有便利店、茶铺、五金、水暖,遛街串巷逛商场十分方便。早期房子没电梯,有杂物间,许多人将杂物间出租给做小生意的,有修车补胎、理发烫发、裁缝修补、修锁开锁,我家楼下路口旁还有一排补鞋、修表、配钥匙的。想吃锅边海蛎饼、捞化拌面、鱼丸扁肉、熟食卤味,近在咫尺。

但王庄的老房子多为砖混结构,历经30多年的风风雨雨,几多繁华,几多沧桑。各种通信网络线缆形同蛛网,纵横交错,高高盘在楼梯口上。楼道小广告有贴有刷,漫天遍地。近年,居所内外时有上漏下滴,弄得楼上楼下邻里关系很是尴尬。特别是水压低,燃气热水器因压力不够无法点火,夏日洗澡很不方便。最难受的还是楼层高没电梯,我和老婆腿脚都不好,上下楼费劲。

不经意间一住就是30多年。何时再搬迁?只能期待祈盼。去年5月,一家人合计二次装修后与儿子换住,年轻人上下楼方便。旧家具、旧家电全扔,墙壁重刷,地板换新,一切推倒重来后,好巧不巧,拆迁通知来了,两个多月的心血化作一朵云彩。好在家具、电器正在挑选比价还没买,及时止损。

就要与老房子告别了,临别我们一家还给房子做了最后一次卫生。面对这一处曾让我们身心驻足的港湾,我开始有些恋恋难舍,从这个房间来到那个房间,东瞅瞅,西望望。儿子咿咿呀呀学语、踉踉跄跄学步,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但我笃定新王庄一定愈加风姿绰约。

近日路过长福路,望见高高拱门上的“长福烟火里”匾额,我有些惊喜,回迁后这里仍延续美食一条街。我忽然沉浸在重新回家的感觉里。

广告位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