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秀恭
时光匆匆,我背井离乡已二十多个年头。在这漫长的日子里,生活的琐碎和工作的繁杂,时常让我在忙碌中变得麻木。然而,有一种情感却在心底始终炽热,那便是对家乡和远在山村里的母亲的深深眷恋。这份眷恋,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承载着无尽的天伦之乐。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教室,我站在讲台上,听着学生们朗朗的晨读声,看着他们朝气蓬勃的模样,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家乡的庭院。记忆中,母亲总是在晨光熹微时,在庭院里撒下一把谷子,瞬间,一群鸡便蜂拥而上,你争我抢地啄食。那个画面,和眼前的场景竟如此相似。母亲在乡下,就像有一种无形的号召力,能让动物们都围绕在她身边。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如今想来,满是温暖,那是家的味道,是天伦之乐的前奏。
有一次,上小学的女儿拿着作文本向我求助,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我绞尽脑汁,却怎么也想不出合适的词句。就在词穷之际,儿时的回忆涌上心头。那时,母亲在灶台前忙碌,一边往灶里添柴,一边给我讲她的故事:“每当鸡叫头遍时,我就一跃而起……”那些质朴的话语,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灵。原来,乡下的母亲虽然没有接受过太多的教育,肚子里却有着取之不尽的生活智慧,那些话语里藏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孩子的教导,是独属于我们的天伦时光。
走进城市的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水果,橘子、柚子、橙子应有尽有。可每次看到这些,我总会想起母亲在电话里简单的一句话“你最爱的芦柑红了”。就这短短几个字,却有着神奇的魔力,让我瞬间“口水满屏”。母亲最懂我的喜好,在她心里,我永远是那个馋嘴的孩子。这份对孩子细致入微的关怀,是天伦之爱的最好诠释。
生活中难免有惆怅的时候,每当这时,我总会哼着曲子来排解心中的忧愁。而在这旋律中,另一段回忆悄然浮现。以前每次离家去上学,我总是满心不舍,内心充满焦虑。母亲察觉到我的情绪,便会陪着我走在蜿蜒的山路上。她虽然气喘吁吁,却不忘用歌声驱散我心中的阴霾。母亲或许不懂什么高深的教育理论,但她用自己的方式,给予我力量和勇气,让我勇敢地面对外面的世界。这一路的陪伴与鼓励,是我成长路上最珍贵的天伦记忆。
带高三那些年,教学繁重,我经常要上夜自习。每次下了晚自习,踏着月色,饥肠辘辘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满是疲惫。这时我总是会突然想起自己当学生时,母亲总是在我开学前一天晚上,挑灯伴月,为我制作“三合面”。那是一种可以带到住宿学校和同学们分享的美食,母亲精心准备的不仅是食物,更是对我的爱,是让我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温暖与饱足。这份爱,是天伦之情的深厚体现。
有一年,远在大洋洲求学的女儿发来了长长的消息,字里行间满是对家乡的思念。在消息的末尾,她深情地写道:“妈妈,我想您了!我想外婆了!我想念家乡的一切!我好想回国啊!”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天伦之爱不仅是长辈对晚辈的关怀,更是晚辈对长辈、对家乡的眷恋。这种爱,跨越了千山万水,穿越了时空的界限,永远萦绕在我们心间。
天伦,是生活中的丝丝缕缕,是在外游子对家乡、对亲人无限的牵挂。它不会像燃尽的木柴、落下的夕阳或是转瞬即逝的烟花,而是我们无论身处何方,心底都永远留存的那丝暖意、那份思念、那束永不褪色的暖光。哪怕时空变幻,这份天伦之爱也不会消散,直到我们再次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再次见到那熟悉的人和物,再次沉浸在这份浓浓的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