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牛吃麦 福州的冬至日

福州的冬至日

广告位

说到冬至就不得不扒一扒福州冬至的习俗了,冬至福州人俗称“冬节“,“团圆节”有“冬至大如年”一说与春节、夏至、中秋并成为四大节日。明万历《福州府志·舆地志》:“冬至,粉米为圆,祀先。又粘门楹间,取其圆以达阳气。民间不相贺。

嘉庆十九年(1814年),林则徐在北京任翰林院编修也不忘冬至搓丸。他在当年日记中写道:“十一月初十日,晴……夜寓中搓丸。十一日,晴,上行北郊礼。早晨,在祖先前供汤丸。”    那么在福州,冬至为啥吃“米时”呢?原因居然是因为一只猩猩?

据说,福州冬至之所以是“孝顺节”、团圆节,主要是为了纪念一个孝子。传说有位美男子上山砍柴,因为太专注,到收工时,因为天黑,在树林里迷了路。这时,一直“暗恋”美男子许久的母猩猩,终于决定“释放自己的天性”——将美男子抓走成亲,霸王硬上弓,还生了个儿子。一天,男子趁母猩猩不在,带着儿子逃回山下,母猩猩悲恸欲绝,孩子也哭闹着要找妈妈。    因为母猩猩喜欢吃糯米粉做成的丸子,思念母亲的儿子,便在冬至这天,把煮熟的“米时”粘在门板上,让母亲循着香气而来,找到了自己。

这个“孝子寻兽母”的故事曾经流传甚广。所以,老一辈的福州人都会在冬至清晨将两粒“米时”一左一右地粘在门板上,纪念这名孝子。    “米时”不仅要一家人一起吃,还要一起做。冬至的前一天,家人们就会聚在一起搓“C”,围坐在一起的温暖,不仅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米时”也象征着“时来运转”,冬至这一天,正提醒着我们时间的流逝:一整年就要过去,不论有多少磕磕绊绊,多少烦恼忧愁,都可以在这个暖暖的冬夜化解,在家人的陪伴下,咬一口软糯香甜,时来运转。

福州元宵也是冬至必吃的,还有人说,冬至前一天晚上吃“米时”,冬至早上吃元宵,前后安排的妥妥哒!元宵和米时的区别就是一个是甜口,一个则是咸味儿的大胖团子!    虽然现在节日的氛围淡化了许多,不像以前那么的热闹,欢腾,更多的是城市中一盏盏寂寞的孤灯亮起,但这让我们更多地会在这个节气开始想念,拿起手机,拨通那个心心念念的电话号码,提醒电话那头的亲人:“冬至了!要记得吃(想)元(起)宵(我)喔。”毕竟冬至的黑夜那么长,要多些暖暖的白团子,一起度过这漫长的岁月。

冬至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