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惠娣
秋分时节,当城里人还在抱怨暑气未消时,乡下的秋日气息已经变得浓郁起来。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节气,“分”是秋天的分水岭,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到来也预示着时序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深秋,此时昼渐短,夜渐长,风渐清,露渐冷,一夜雨,一阵凉。
此时田畴间的晚稻正在抽穗扬花,稻穗开始下垂,一片绿油油中冒出点点黄,远观好像一片青黄交织的浩瀚海洋。每到这个时节,父亲都会早起去田里察看水稻的生长情况,他说此时是稻谷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马虎不得。父亲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般,经常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托起一把稻穗细细端详,只有确定水稻长势良好,他才会松一口气。一株株稻穗犹如饱满的字符,藏着沉甸甸的希望,微风拂过,连空气里都飘着对秋日收成的盼头。
父亲在春天种下的甘蔗,此时也长得比人还高了,颇有几分“青竿已褪寒衣色,紫玉初成蜜浆芯”的模样。这些甘蔗就像一群清瘦而坚韧的少年,身姿挺拔,迎风而立,好似为田野装上一片茂密的“青纱帐”。它们将夏日的阳光和雨水悄悄收集、封存,渐渐化成晶莹剔透的甘甜汁液,只等着霜降后被收割下来,给家人的冬日增添一抹甜蜜。
这个季节家里的餐桌上少不了芋头,我一向喜欢陪父亲去地里挖芋头。只要用锄头轻轻一挖,松软的泥土下便会露出一个个圆滚滚的小芋头,模样憨态可掬,充满童趣。把挖回来的小芋头清洗干净,只需放进锅里蒸熟就是一道菜,蘸着白糖一起入口,口感绵软顺滑,还散发淡淡的香味。听家里的长辈说,吃了秋分的芋头,一冬都不会手脚冰凉。不知是否有科学根据,但咬下一口香喷喷的芋头,暖意的确会从舌尖一直蔓延到胃里、心里。
午后,村口的大榕树下常见几位老人坐在石凳上,摇着蒲扇,闲话家常,一桩桩陈年旧事也像从他们的蒲扇上“摇”下来似的。树上的知了还在嘶鸣,仿佛是要把最后的力气都耗尽在秋风里。这时的溪水比夏日清浅了许多,偶尔几片黄叶掉落在水面,犹如小舟般顺着溪水悠悠荡荡,不知要漂向何方。
夜幕降临,虫声四起,秋虫的鸣叫不似夏天那般急躁,显得更为轻缓从容,听起来宛如在吟唱一首古老的歌谣。此时天上的星星,也比夏日看到的明亮许多。经常吃过晚饭,我和父母便一起坐在门前的空地上,一边听着虫鸣,一边喝着铁观音,那感觉舒畅又惬意,让人总不由得会感叹一句:“真是‘半日闲凉过秋分’。”
乡村的秋分便是这般,年复一年地来了又去,如同那条绕村而过的小溪,静静地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