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建筑 阳岐尚书祖庙

阳岐尚书祖庙

广告位

尚书祖庙位于盖山镇上岐村凤鸣山南麓,原是乌龙江边“化船道”旁的小庙坛,于明天启七年(1627)移位到上岐村的凤鸣山下,原为凤鸣寺,民国9年(1920)由严复倡资重建,改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陈文龙的“尚书祖庙”。

陈文龙福建莆田人,初名子龙,度宗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字刚中,号如心,陈俊卿五世从孙。早年随父陈粢定居连江长乐(今阜山)。幼颖悟,苦学不厌。淳祐十一年,入乡学。宝祐四年,入太学。宋咸淳四年戊辰科进士,龙飞射策第一,宋度宗赐名文龙。

陈文龙生于忧患,官于忧患,因得罪奸相贾似道,屡被贬黜。元军大举南下,贾似道兵溃鲁港,陈文龙复起,后升参知政事(副宰相)。元军攻下临安后,景炎元年(1276年),益王赵昰在福州称帝,陈文龙复为参知政事,权知枢密院事,又以闽广宣抚使讨伐漳州之叛,平定兴化石手军之乱。

元军入闽,陈文龙因统领水军抵抗元兵侵略有功,被宋皇御封为水部尚书。陈文龙在守兴化时,通判曹澄孙开门降敌,陈文龙与家人被俘,被押送至杭州,陈文龙绝食而死。据传说,陈文龙死前曾脱下外衣,咬指血书“效死勿去”。此衣被风吹至钱塘江入海,又漂浮至闽江口,随潮漂到阳岐江滨,乡人拾得血衣,感佩不已,遂集资建庙。福州人奉陈文龙为水神,称水部尚书,所以庙名“尚书庙”,阳岐是第一座,故称“尚书祖庙”。凡行船走海及捕鱼的皆信奉陈文龙,认为可保佑水上平安。福州有许多尚书庙,著名者为万寿尚书庙、三保尚书庙、竹林尚书庙。尚书庙还分香到马祖岛,连古琉球国人也信奉陈文龙。

阳岐尚书祖庙占地3805平方米,周封火山墙,总体布局为正面三殿堂并列,中为尚书祖庙,右为毓麟宫,左为忠肃祠。前后四进,并配有戏台、回廊、厢房及拜亭等,构成一座庞大的建筑群落。主祠前方庙埕上建有两座碑亭,重檐歇山顶,四角十二柱。左边亭子立有八通清代重修碑原物,右边亭子立有重修碑复制新建品。祖庙由戏台、藻井、祭厅、中天井、大殿组成,第二进、三进主建筑均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石柱木梁架,构架为抬梁穿斗式。

祖庙东侧为敏麟宫,由、天井、酒楼、三宝殿、观音殿组成,第二进、三进主建筑均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石柱木梁架,构架为抬梁穿斗式。西侧为忠肃祠,俗称行乐厅,陈列有状元船。祖庙集中福州一批能工巧匠建造,如石制品就出自名匠蒋源成之手,造型大方,设计精巧,精雕细琢,建筑技艺堪称一流。庙宇重檐叠宇,雕梁画栋,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艺术风格。另外,祖庙不仅正中门额由严复亲笔题刻,大殿内还有10多副楷、行、草俱备的楹联,出自林则徐、沈葆桢、陈宝琛、萨镇冰、郭尚先、林鸿年等名臣学者之手,弥足珍贵。

阳岐尚书祖庙旧时曾以尚书出海、普度等活动而闻名,现每年台湾宗亲回乡探亲都会来祖庙进香。该文物建筑对于研究福州地区尚书民间信仰、近代建筑、严复史迹具有重要实物价值。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