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见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时序进入寒露,气候渐冷。秋雨淅淅,凉风飒飒,叶落草黄,虫豸隐匿,寒蝉噤声。近晚或晨起时,凉风拂过,缩缩肩膀,紧紧衣领,环顾四野,落木萧萧,草木颓然。近旁溪涧,脚下露水,都带了明显寒意。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这样描述节令中的寒露:“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写的是站在傍晚的空庭中,衣衫单薄的萧瑟之感。而范仲淹《苏幕遮》里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元代杂剧家王实甫《西厢记》里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等篇什,则是写寒秋之景,感伤秋之怀,透出心境随物候变化所生出的孤凄与悲戚。
宋人杨万里则对寒秋的感受大不一样,他说:“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他认为,古人说秋天是悲伤的,但我以为未必如此。深秋的轻微寒意,正是令人感到舒适的天气呢——谁说又不是呢?
寒露时节,曾经炙人的溽暑全然消退,有些冷冽的露气,使天地清朗洁净,让人顿感天宽地阔,神清气爽。虽有轻寒,但行走在辽远安静的原野,看云淡天高,送雁阵高飞,听轻风絮语,赏菊花烂漫,闻桂子溢香……这不正是可人得很么!
待寒露时节,大自然换上了色彩斑斓的秋装,整个世界也如春天般耀眼和热闹。芦花随风摇曳,洁白花絮轻舞飞扬,给这个时节平添几分诗意。山林间,顽强的秋花争奇斗艳,红叶将群山装扮得分外妖娆,美不胜收。冷露凝结在草尖与花瓣上,晶莹剔透,闪烁着晚秋特有的光芒。尤其桂花,在碧绿的枝丫间悄然绽放,细小的花朵虽不起眼,却散发着浓郁香气,在微凉的空气中弥散开来,成为这个季节独有的韵致。
随着温差的不断加大,寒凉也日益增深。“天凉如水,珍重加衣”,这句话犹如父母对游子的行前叮嘱,如此质朴而最暖心。在露冷风寒的晚秋,让这份简单而真挚的关爱,如秋阳照耀心田,融化人间寒意,惟留温馨与幸福于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