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毅连
“叮叮叮!”一家人正吃着晚饭,忽然谁的手机闹钟响了。只见小表妹立马起身,箭步奔向阳台。小表妹最近养了盆多肉,也不知道她从哪里看的攻略,坚持每天早上8点浇水,傍晚6点半还要准时再浇一次。说实话,我觉得多肉放在阳台,福州这么潮湿,多肉自己都能长得很好。
“头回养猪母,半冥去担潘!”外婆笑道,大人们听了也跟着笑了起来。
“外婆说的,是什么意思呀?”我疑惑地问一旁的姨妈。姨妈解释说:“‘担潘’就是担潘水(音:pung53 njui33),福州话里潘水就是泔水、猪食的意思。头蜀回养母猪的人,大半夜也去喂食,这是刺溪(音:cie55 ke55,音:讽刺)妹妹现在这种事情将将开始,特别积极的样子。”听完我也被这幽默的比喻逗乐了。
福州话中,有关“猪”的俗语还真不少,并且许多都有“出其不意”的令人忍俊不禁的功效。如果说话的人摇头叹气道:“好是好,无糟养猪母。”这是形容一个人家里穷到至极、连喂猪的酒糟都没有,事情可能空有计划而无法落实。对应地,如果说一个人家里“猪母都戴金耳坠”,则是在夸张地形容这个人家里特别富有。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听到“猪母戴耳坠”这个说法,是从几位在村口闲聊的依姆口中听到的。伊各侬讲我的一个小学同学的爸爸外出从事房地产赚了大钱——“仱伊厝‘猪母都会戴金耳坠’!”当时我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好奇地立马跑到同学家里,认真请求:“能不能让我看看你家的母猪呀,真的有戴金耳环么?”其实,他家根本没有养猪。
除了养猪,杀猪上也有不少俗语。杀猪之前,要先把猪赶上架,猪当然不会配合,着实要几个人手脚并用费一番工夫。所以,福州话里形容成事不易,便有“搦猪上架”之说。搦(音:nieh5),即普通话里的“抓”。“猪刣白讲价”讲的又是另外一回事。“刣白(音:tai33wah5)”指宰杀畜生并褪毛除去内脏。这句话意指“先斩后奏”,先制造出既成事实,然后再迫使对方接受不合理的条件。
福州许多的传统节日需要祭祀,猪头是祭祀中十分重要的供品。根据习俗,民众把自家献祭的供品留在庙里,待到祭祀结束后再各自取回。因此,也有许多关于祭祀中猪的俗语。“鬼囝没见过大猪头”,这句话形容小人物没见过大世面,多多少少有些戏谑的成分;“庙嚟猪头都有主”,这一句十分有趣。就像前面提到的,福州的祭祀中,各家各户是把猪头先暂时留在庙里,所以庙里的猪头都是各有主人的,祭祀结束便会各自取回。“庙嚟猪头都有主”后来常被引申指代那些已经确定了恋爱对象的男女。
小表妹忙活完,回到餐桌,已是满头大汗,刘海黏在一起。“哇哈,汝去沃囇水,做遘好像去‘搦猪上架’!(你只是去浇水,做得好像是去‘搦猪上架’了!)”表哥现学现用调侃起妹妹,引得大家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