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灵毓秀的嵩口山水,蕴育了一道一佛两位颇有影响的宗教神人——张圣君和卢公祖师。
张圣君,或称张圣者,又称张法主公,宋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出生于月洲村。他是华南地区包括台湾及东南亚一带华人最重要的道教信仰人物之一。张圣君四岁丧父,家境贫寒,以上山砍木卖锄柄和为富人家放牛为生。后来随母亲江氏改嫁到本县盘谷乡连厝林里连姓人家,长大后到方壶岩修炼道法,并在德化县石牛山显法,最后在闽清县金沙堂得道成仙。圣君进山放牛观看仙人对弈,仙人赠桃悟道的故事,在宋·洪迈的《夷坚志》及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中均有详细记载。此外,张圣君降妖除魔和卢公祈雨济生的神话广为流传,受人顶礼膜拜;嵩口司“铁印直行”的典故脍炙人口,被创作为戏剧、小人书等,成为“廉政文化”的典范,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月洲村中至今留有圣君出生地“圣君坪”及许多与其传说有关的遗址,如大战五通鬼的鬼坑口、悬崖犁田的九十九坵等。
每年正月闹元宵,村里都要抬着张圣君神像和坐在刀轿上的神汉巡游全村,祈求一年的平安。游神的盛况我在小时有幸见过几次。闹元宵当日,全村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很是热闹。只听一阵急促的铜锣声,全村人的神情都肃穆起来,一个汉子赤膊光脚就跳起神来,先用双股宝剑舞上一通,而后蹿上刀轿端坐其上游遍全村。据说这跳神的人是张圣君附体。让人诧异的是,数九寒天他赤膊光脚却不觉得冷,未到刀轿前奔走如飞。记得小时桃花溪拱桥未建成,过溪靠的是长长窄窄的杉木桥,人过时稍动就上下抖动,胆小的人往往要急忙蹲下,待桥静止时再小心而过。
有一年,一位60多岁的老汉跳起神来,平时举止沉稳的他,此时却身轻如燕飞奔而过,让人惊讶不止。更让人诧异的是,跳神人用锋利的宝剑在胸背上轮番砍磔,只见刀落处肌肉泛白,刀起时却毫发无损;而他坐的刀轿,脚踏、臀坐、背靠的都是三把刀,双手又各扶两把刀,刀口雪白刀刃向上。这些刀为先父打造。先父是方圆数十里有名的铁匠,打出来的农具、刀具样样好使,众口交赞。听先父讲,那些刀是用当时能找到的最好的钢打造的,刀刃之锋利,不敢说削铁如泥、吹发即断,至少说剃腿毛如割韭菜,齐刷刷纷纷而下。刀磨好后先父试过锋,我也像磨刀人一样亲手触摸过那刀口,刮起来唰唰脆响。当年我就感到十分疑惑,人坐在刀轿上,翻山越岭上下颠簸,怎么就没事呢?真是张圣君的法力所致吗?长大后看到电视里苗族人上刀梯的表演,又想到家乡坐刀轿的镜头,心中疑惑始终未消,这个谜还保留到今天。
当然,月洲还有其他的谜。比如,林子伯起兵打天下的传说,村里仍有演兵场遗址,但是在元末还是明末呢?可惜史书、县志或族谱没留下片纸只言。又比如,张炳见乾隆帝的传说。张炳,字聿明,号星舫,乾隆三十年王国鉴榜举人。据说他中举后上京赶考,在苏杭一带游玩时,两次面见南巡的乾隆,还对了两个对子。乾隆口赞“果然状元之才”,并问过籍贯姓名,回京后命人在举子中遍查此人无果。张炳也因此错过钦点状元的良机。而张炳为什么留连苏杭不上京应考呢?后来又去了哪里呢?至今也还是个谜。
卢公祖师,俗名卢尔诚,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出生于卢洋村卢厝寨,32岁削发为僧,在闇亭寺修道6年,辟谷不食,41岁时圆寂,乡人塑其骨于座像中,供奉于闇亭寺。关于他的神异传说至今盛传,信众遍布八闽大地。附近各县每年都有人到此“请香”,一路举旗、敲锣,焚香而归,以求保境安民。闇亭寺至今仍香火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