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闽都故事 指尖上的工匠

指尖上的工匠

广告位

陈卫华

自从认识了那家修补店的聋哑夫妇,我便经常去找他们修东西。这家修补店距离我家不远,店面虽然不大,却每天门庭若市。通过几次近距离观察,见识了两位师傅的指尖功夫,我也了解到这家店生意红火的秘诀。

我第二次去这间店时,正好顾客不多,连我在内只有两个人。女师傅正在给一条肥裤腰穿裤带,夹带子的镊子并不稀奇,就是女士用的眉毛夹,神奇的是那把镊子上套着一个匝箍,比一粒米大不了多少,很袖珍。小匝箍勒紧裤带,很轻松地就从裤头的一个孔洞里穿出来。不过几分钟的工夫,一条收腰裤子就被改装成功了,我不由得对女师傅的特制工具刮目相看。

而女师傅自制的小工具还有很多,轮到我要修补的裤子时,女师傅取出了一个极薄的刀片,指着裤袋上人工缝补过的针脚,示意我过去瞧一瞧。只见她小心翼翼地用刀片割裤缝线,掏出里头缝在一起的布片后,她又转头对着我一顿比划,我琢磨了一会儿,才发现女师傅原来是在跟我说明,裤子出现的问题是在口袋的缝合位置。

穿针引线,仔细缝合,将破损的袋口填补好后,再用线多次给口袋边沿加固,末了,女师傅特地指着平整的缝线给我看。瞧她的手势,我猜“翻译”过来的意思应该是:“这样增加几道工序,裤子的袋口就不容易裂开了。”见我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女师傅高兴地咧开嘴笑了。

不仅女师傅很专业,男师傅的修补技术更是了不得。只要看一眼物件的“患处”,他就能立即确定“手术”方案并实施。他知道一双合脚的鞋,与主人的执念有关,与价钱无关,只要顾客有意愿,哪怕再破的鞋,他都能想办法帮顾客修补好。记得我有次去店里,刚好碰见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子,坐在一张矮凳上的他,右脚穿的鞋子前段已经开裂,鞋舌两侧的松紧带也失去了弹性。男师傅与他进行简单的手势沟通后,便拆掉了鞋帮一侧的松紧带,细心地进行缝合,最后又用缝纫机给鞋头加固了几圈。见心爱的鞋子终于修好,男子原本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来,赶紧连声道谢。

对那些超出修补范畴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修补,两位师傅也总是尽力相帮。不久前有位大妈匆忙进店,想让男师傅帮忙加固下自己的戒指。没有过多的手势交流,男师傅就停下手里的活儿,接过戒指来修理。等戒指修好后,大妈就欢喜地走了,也不谈钱的事。我后来才知那是一位老顾客,而两位师傅早就将老顾客当做了朋友,举手之劳的事,经常不收任何费用。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我原以为这家店生意兴隆,是因为顾客的同情和怜悯,但是现在看来并不是。这对聋哑夫妇靠自己的巧手,用工匠精神对待成千上万件修补品,化腐朽为神奇,他们就这样默默地把一份不起眼的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正是对技术的钻研,对修补质量的较真,对效率的追求,还有对顾客的热诚和包容,成了他们生意红火的秘诀。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