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村镇街巷 写意八井

写意八井

广告位

半夏

世间所有的故事总有开头,而这首诗的灵感之源便来自一个纯畲族村庄:八井。由于地处罗源县松山镇相对偏远的山坳里,八井在我认知的视距里,从来充满着神秘的气息。或许因为小时候,但凡大人们说起“山哈”,总能与他们的独门秘技“截脉”(点穴)关联一起,让我对畲家人一时心存忌惮。

翻开历史长卷,却发现畲家人经历了千百年的族群命运浩劫,一路颠沛流离,一路躲避战祸,在文明和平的年代去重读一个族群的大迁徙,不由心生酸楚。尽管畲家人大多数偏居山隅,落后和贫困曾困扰着他们,但隐忍坚强的基因却不曾消减半分,怡然自得的心境依旧岿然不动。而罗源县虽然只是畲家人漫漫迁徙长路里的中转站,却赋予一个少数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这也成了我执意落笔为畲家人吟咏作诗的本心。

相传自南宋本邑官绅陈显伯为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在此打井开始,宋代至清代共打了八口井,于是畲民把村名改为八井村。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记忆中那个密不透风的村庄、言行孑然的“山哈”以及看似怪诞的风俗,随着畲汉不断交融的步伐,一切都在悄然变化,逐渐变得愈加安然和谐,成为民族文化彼此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这是一场跨时代的精彩纷呈的演变。

如今前往八井,但见一条宽阔笔直的柏油路,在两旁葱郁的树木掩映下,向着大山深处延展,而路的尽头就是八井村。走在八井,周遭清新且充满生机成为一种概括,细微处却是一座座小别墅拔地而起,一条不长的村主干道上竟张罗多家小型超市和杂货铺,由此足见这里的日常烟火是何等浓烈与炽热。

在我“结识”八井时,这半山之地存留着十多间破落的老屋,与山上的竹木相互收留、彼此照看,无人问津,颇为荒凉。而今,荒凉之地长出了盎然春意。以前我每年都要来八井几趟、走访慰问困难家庭,后来渐渐地不再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纯粹的欣赏。欣赏一个少数民族村庄如何拥抱命运的眷顾,欣赏一出凤凰振翅高飞的“样板戏”。

作为畲家福地,八井显然攒足了蓬勃生机,于静谧处散发着无穷的引力。在我眼里,“畲乡里”民宿度假区生机勃勃落地生根,就是不二的证明。

“畲乡里”仅凭半山地势错落起伏的曲线,再将树的绿意、花的芬芳、屋的典雅,巧妙地安排在一起,便足以写下八井日益蓬勃的编年史里较为惊艳的一笔。这里,是休闲独处的心安处,也是集体疯狂的欢乐谷。还记得那年元旦,“畲乡里”正式开张那天,我恰巧置身其中,从踏入拱形门扉的那刻起,我一路紧随目光的指引,快意收割一秒一帧的美好,但想这是一处古朴与时尚联袂、清幽与热烈携手的居留地,来日必将为这座静默已久的村庄带来前所未有的喧嚣与欢腾,也必将给为之逗留的人们的心底留下一段旁白:这是一座座古厝从荒废到重生的奇迹见证,更是当下人文最为返璞归真的一种艺术表达。时至今日,“畲乡里”承诺依然,单纯如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敞臂迎接南来北往的旅人,永不孤独地驻守在这片宁静致远的旷野上。

与“畲乡里”遥相呼应的八井凤鸣街,那是傍山而建12幢具有畲族风格的木构仿古建筑构成的一条商业街,沿街屋舍与“畲乡里”民宿一道唱起大山深处的欢歌。至此,不难想象在不远的将来,畲家人的独特文化,虽浓缩于这方寸之地,但终将迎来大放异彩、为人津津乐道的高光时刻。沿着高低起伏、蜿蜒迂回的小路漫游,时不时会有些沾惹浓郁畲味的鲜活的物件扑面而来。譬如八井拳剪影墙、畲女静坐雕像、“畲”字创意形象以及坐落八井公园中央的凤凰塑像……

倘若仅凭这一路上星星点点的修饰,的确很难描摹出畲家人精神家园的轮廓。而畲族历史记忆馆和畲族技艺传承馆,则是悠悠岁月里最地道的“说书人”。

无数次的到来,无数次的离去,本是一场不由分说的缘份。在我作别八井时,《凤凰谣》的余章倏然在心间响起、在风中荡漾开来——当融合的齿轮开始转动/畲家专属的物件抽丝剥茧般显现/从陌生到熟悉到为之骄傲/那些刺绣着红白图案的衣袖/那些萃取植物精华的乌饭/无不在倾诉着一个少数民族的谦卑/沧海桑田像一首奔流的歌谣/畲家人在岁月里韬光养晦/只为能以更优雅的身姿走向明天。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