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闽都大家 福州最美女儿——林徽因

福州最美女儿——林徽因

广告位

1928年8月,婚后不久的林徽因回福州探望母亲时,就居住在位于仓山区康山里的可园。

可园建于1928年前后,为英式建筑,由两座建筑组成,均为红砖砌筑的三层砖木结构公寓。西楼占地540平方米,底层有券廊;东楼占地300平方米,分成4个公寓单元。整个院落呈哑铃状,大门为石库门式,位于外楼前院。可园内部院落整洁干净,一棵大榕树巨大的树冠对着可园东楼。

故乡的风土人情对林徽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在她带有一定自传色彩的小说《模影零篇·钟绿》中有所体现:“我”小时候见到过一个家乡来的美人,她来给“我”祖母送殡,因她已孀居,“照我们乡例,头上缠着白头帕”;后来“我”留学美国,见到另一个美人——外国女孩钟绿,她很希望有一天到中国来,她爱坐帆船,但没想到最后竟死在帆船上。

在林徽因的水彩画《故乡》里,你似乎可以看到她新婚不久第一次回到家乡的心境。画中的远景是雪白的马鞍墙,近景是高大的土夯墙,郁郁葱葱的乔木点缀其间,画中三名女子都梳着当时福州妇女流行的“三条簪”发型。

《故乡》画的是福州的城市街景,也是最普通的市井生活。通过画中暖色的基调和轻松的笔触,不仅可以看出林徽因初为人妻的心境,也能够感受到她回到家乡后的喜悦和宁静。林徽因曾写过一篇文章《一片阳光》,记录了6岁那年得水痘的故事。

上世纪初,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在福州创办私立福建法政学堂期间,年幼的林徽因在杭州出水痘。林长民担心女儿病情,便依照福州旧俗前往麻王庙祈祝。后来林徽因病情好转,林长民便还愿捐了这鼎石制香炉。

林长民是林徽因的人生引路人和文学上的知音。1909年,留日归来的林长民先任福建官立法政学堂教务长,后去职在乌石山山麓的道山路白水井创办私立福建法政学堂(后改称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为福建培养法政人才。1928年林徽因回乡时,为了缅怀父亲,还与家人在父亲创办的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前合影,留下了珍贵的影像。

许多人都知道,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与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费慰梅夫妇之间的跨国友情。

1935年,林徽因与费慰梅分别时曾送给对方一个红色的髹漆皮箱,装着丝绸制的中式衣服。费氏夫妇用这个箱子珍藏着大量梁思成、林徽因的信件和照片。

这个红色的髹漆皮箱是福州造,是林徽因的嫁妆箱。林徽因在给费慰梅的信中写道:“最最亲爱的慰梅,寄给你这只红色的皮箱,这个红色美人看上去是不是可爱至极?她在我们林家已经六十八年了,现在她要漂洋过海去到你的身边,度过她以后的日子,直到有朝一日成为一件古董。”以前福州三坊七巷杨桥巷(今杨桥路)有许多知名的髹漆皮箱店,如“万福来”“万和金”“盛兴铺”等。

林徽因是“福州最美的女儿”,也是著名诗人泰戈尔心中那朵“最初的茉莉花”。或许,这是故乡福州的茉莉花,在林徽因生命中留下的印记。

广告位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