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建筑 垆峰八角亭

垆峰八角亭

广告位

清末里人在福罏寺后的罏峰山上建了一座三层八角亭,这座八角亭又名三省堂,建筑奇巧,内秀外美,居高临下,凌空欲飞。游人站在亭内,放眼四野,心旷神怡,怡然自得,近水远山,田畴碧野,目极胜景,尽收眼底。昔时里人在湾边码头搭船时,举头西望,隐约可见此亭亭顶的朝天翘角,便知南屿街方位了。故八角亭昔时既是南北两屿环江的航标,又是南屿街的标志。亭之两旁,怪石嶙峋,分列着望野崖、暑消崖、罏峰石、鲤鱼石等。

宋末里人在罏岘两山之间的锦溪上建石桥,溪南畔立石塔。塔谓实心塔,七层六角形,有冲霄凌云之骄;桥曰合山桥,有彩虹卧波之美。时民谚有道:“合山桥下一莲花,龟蛇交锁不见家。”到了明朝中叶,诗礼传家、四代官宦的林春泽在故里构筑了8座风格奇特,统一布局,一式结构,并排而列的民居,里人誉谓“明朝古街”,肇建了人瑞坊、官家码头、荡湾园等诸胜。与林春泽儿女亲家的明礼部主事、书画家郑善夫在太平山通往旗山的古径道上的一块高岩壁面题刻了“旗山第一峰”。题刻为斯山增添了靓丽景点。

从宋代到清朝,南屿街已具山、水、桥、亭、塔、寺、庵、坊、码头、园景、摩崖石刻之大全。加上昔时罏峰山与太平山夜晚因灵气所致,散发出紫青色的烟雾,弥漫两山间,构成了民间传说的合山奇观;锦溪、梧溪、蓬莱溪,三溪汇流迂回,形成的白练飘逸,银光泛彩,铸就了里人称谓的“环江名胜”。锦溪水中的赤鲤漫游浅底,与人嬉戏同乐,它可治佝偻病;溪岸的六月麻肥茁之笋,制出的笋丝名播江南。赤鲤煮笋丝为南屿一绝,驰名福州城。

太平山上的“白鹭归林”、“苍鹰盘山”自然景观;罏峰山下的“吾身三省”、“台鼎书院”人文景观,羡煞四方游客名士。以上这些名胜特产实令闽人心驰神往。清末文人雅士在八角亭畔高大的罏峰岩上削岩镌刻了苍劲有力的“环江第一名胜”六个字。简单扼要地阐述了南屿街的姣美,静默无声地展示了南北两屿的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厚的人文景观。

后来八角亭遭人破坏,今天修葺一新的八角亭,造型同样精美,仿古重建。该亭坐北朝南,为三层木质结构,高14.2米,分设八只亭角,上下檐角相对应,形态别具一格,重现了早年间寺亭辉映 “环江第一胜”之景观。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