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建筑 雕刻博物馆——江氏古厝

雕刻博物馆——江氏古厝

广告位

闽侯县白沙镇新坡村西北部,溪水流淌,鸟语花香,江氏古厝,又称“永奋永襄厝”,就坐落在这里。江氏古厝占地面积庞大,达1万平方米以上,规模之大十分罕见,是我省目前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之一。 

江氏古厝沿中轴线由南至北纵向排列5座,布局严谨,井然有序。历经岁月飘摇,古宅仍可见当年的辉煌,它独特的厅堂结构,至今令人称奇。古厝内每一进就有一个厅堂,从南往北面积逐渐增大,最大的厅堂座落在第五进的宅子里。

厅堂气势浩大、错落有致,不断闪现着古厝曾经的辉煌。宅院内木雕精妙,不饰彩绘,格调高雅,无论插屏、橼头、门窗、格扇,还是外露的斗拱、梁枋等,都尽显中国古代高超的雕刻艺术,令人赞叹。雕饰内容丰富多彩,有人物故事、飞禽走兽、山水花鸟、几何图案等。

穿过第三座古厝的花厅,可见结构独特的“半边亭”依直角墙面而立。“半边亭”顾名思义就是八角亭的一半,亭子只有四个角微微翘起,高低八根廊柱稳稳托着。

雕刻最为精致的地方是古厝内的书院,这里曾是江氏子弟读书作学的地方。书院位于古厝东侧,呈纵向式,全木构双层阁楼,环境僻静,幽雅大方,身临其中,仿佛能听到几百年前的琅琅书声。书院楼阁梁架构建雕饰精美,尤以美人靠最为出彩,美人靠背后雕饰有108组含义不一的人物故事,兼有福禄寿喜吉祥文字及花卉图案。

浩大的厅堂,无处不在的精美雕刻,让人不禁对古宅主人的身份浮想联翩。据说,这座宅子由江永奋、江永襄两兄弟历时59年修建而成,竣工于清乾隆元年。古厝石材铺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石材用量十分惊人,天顶、台阶、厅堂、通廊等地面都以平整的长方形大石块铺设,最长的石条每块长6米,宽80厘米,厚30厘米,重达3吨。以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实在让人难以想象。那么,永奋、永襄兄弟究竟是什么人,竟然有这样的财力在深山之中修建这样的一座宅子。

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白沙、南屿、尚干、闽安是福州的四大码头,白沙是最为繁华的码头之一,大量的货物通过陆路到达白沙,再由水路运往外省甚至外国。当时的白沙,作为交通的重要中转站,经济繁荣一时,出了不少巨商富贾,留下不少豪宅,江家兄弟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员。

历经风雨飘摇、岁月淘洗,江氏古厝其实早已失去了富丽堂皇的色彩,在历史的风雨中沉寂了两百多年,默默地经历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动荡,然而,深深庭院依然牵动着后人的情思与探寻的目光。如今依旧安详稳健的江氏古厝,始终如一地庇佑着江氏家族的子子孙孙。

江氏古厝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