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牛吃麦 人看龙舟舟看人

人看龙舟舟看人

广告位

危砖黄

曹学佺《台江观竞渡二首》

山河原属越王台,  台下江流去不回。

只为白龙先入钓,  纷纷鳞甲截江来。

人看龙舟舟看人,  人行少处少船行。

有时泊在柳阴下,  萧鼓寂然闻水声。

台江: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现在福州城的台江街区,一是指流经这片区域与南台岛之间的闽江,这里指后者。越王台:台江北岸大庙山上的高台,又叫钓龙台,传说是闽越王余善钓起白龙之地。白龙先入钓:有只“白龙”龙舟,率先抢标入围;龙舟通常都有色彩鲜艳的鳞甲图案,船头是可拆装的雕工精美的龙头,如青龙、白龙、黄龙、火龙之类。鳞甲:指其他龙舟,它们在竞赛中纷纷追赶“白龙”而来。

曹学佺(1573—1646),字能始,号雁泽,又号石仓居士、西峰居士,福州洪塘人。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曾任四川右参政、按察使,天启年间,官至广西参议,因撰写《野史纪略》得罪魏忠贤阉党,被削职,家居二十余年。后来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建立“隆武政权”(南明王朝的一支)时,授曹学佺太常寺卿,任礼部尚书,命他与大学士黄道周共参国政。1646年9月清兵攻陷福州,曹学佺自缢于西峰里府第。著有《石仓诗文集》,又因在家创建调教“儒林班”(戏班)而被后世尊为闽剧奠基人。

曹学佺《台江观竞渡二首》记录了台江龙舟竞渡的盛况。第一首写江面上,竞赛中“白龙先入钓”,引起“纷纷鳞甲截江来”,争夺真是激烈;第二首写江岸,竞赛与观赏相呼应,“人看龙舟舟看人”,人山人海,真是热闹,构成一幅立体的画卷。而龙舟歇息的细节,又给这个饱满喧嚣的画面留出了诗意的空间,给全诗带来一种动静相宜的美感。

福州是一座山水城市,城里城外,河道交错,水网密布,洋溢着水上风情。最有水上风情的民间活动,是龙舟竞渡。龙舟竞渡,福州很早就有。而较早吟唱龙舟风情的诗作,是闽宫艳后陈金凤的《乐游曲》:

龙舟摇曳东复东,  采莲湖上红更红。波淡淡,水溶溶,  奴隔荷花路不通。

西湖南湖斗彩舟,  青蒲紫蓼满中洲。波渺渺,水悠悠,  长奉君王万岁游。

陈金凤(894—935),原是闽王王审知后宫中的才人,擅玩乐,纵欲宫廷。公元927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联手王延禀(王审知养子)发动政变,杀死自己的兄长、闽王王延翰,王延钧自立为王。随后,陈金凤被封为淑妃。933年,王延钧称帝。935年,陈金凤被立为后,同年十月在政变中被杀。

陈金凤虽是宫廷艳后,却也有点诗才。这两首《乐游曲》小令,写到了福州西湖赛龙舟的热闹和娱乐,写出了西湖的壮阔景象,以及欢乐祥和的气氛。

唐宋时期,福州西湖的龙舟赛事,是庆典或节日的一个重要项目,官方出面组织,地方长官往往亲自观瞻。曾经两度出任福州知州(太守)的蔡襄,在一次寒食节观赏西湖龙舟竞渡之后,吟出一首《寒食西湖观竞渡》:

山前雨气晓才收,  水际风光翠欲流。尽日旌旗停曲岸,  满潭钲鼓竞飞舟。

浮来烟岛疑相就,  引去沙禽好自游。归骑不令歌吹歇,  万枝灯烛度花楼。

早晨,山前的雨气才收敛起来,西湖水面和四周,仿佛一片翠绿在流动。一整天西湖的岸边都彩旗招展,整个湖面鼓乐喧天,飞舟竞渡。湖上的小岛仿佛载着烟雾在向你靠近,引得水鸟在它的上空自由自在地飞翔。骑马归来,仍不愿让乐队停歇,直到千万枝灯火经过座座花楼,仍然觉得白天的赛舟场面并未消散。

此诗先写西湖的自然气候和风光,再写龙舟竞渡的盛况和自己的细致感受,最后写到余味未消的兴致,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情怀,也反映了宋代福州的民风民俗。

明代福州学者、诗人谢肇淛也有一首《西湖观竞渡》:

一曲湖如镜,   轻舟隐芰荷。况当悬艾筇,  共听采菱歌。

棹影群龙戏,  涛声万马过。楫飞晴散雨,  鼓急水惊波。

藉草红裙密,  鸣榔锦袖多。战酣残暑失,  酒醒晚风和。

胜事追河朔,  英魂吊汨罗。人归纤月上,  良夜乐如何。

在谢肇淛笔下,西湖水面如镜,龙舟在荷丛中时隐时现,舟行如游龙嬉戏,浆声、水声如万马奔腾,男男女女,各赋情怀,好一派龙舟风情。

如今的福州,每到端午前后,不光西湖、台江,还有白马河、晋安河、光明港、浦下河、溪源江、淘江、螺江、马江、三溪村……等等,乃至黄岐半岛的海上,总有各色龙舟纷纷下水(不完全统计,福州龙舟或达5000条),或游戏,或竞赛,伴着鼓声,伴着呐喊,尽享水上狂欢。

不但如此,福州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举办国际龙舟赛,使闽都龙舟风情和龙舟文化远播海内外,使百姓尽享节日和龙舟带来的欢乐。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