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建筑 龙江江上龙首桥

龙江江上龙首桥

广告位

利桥坐落在福清瑞云塔西面,横跨龙江两岸。因其是龙江上游的第一座古桥,故名“龙首桥”。古时传说每年元宵节过此桥可保全家平安吉利,因此,远近乡民扶老携幼来此过桥游玩,故该桥又称“利桥”。

龙首桥原为木桥。宋天圣五年(1027年),由灵石寺和尚洞然募捐改造为石桥,名曰“通海桥”。元祐二年(1087年),显光和尚、林日进共同募缘再修,更名为“坦履桥”。绍兴二十年(1150年),知县黄童、乡人刘允恭募缘扩建,始更名为“龙首桥”。元至治二年(1322年),僧侣洪深重修。

明万历初年,县令许梦熊又主持修葺。因桥与南城门相直,面对县衙,桥如箭,直射衙门,于风水不利。于是叶向高之子叶成学与父老诸生向当时知县凌汉翀建议,移桥于小孤山,即现桥址,泰昌元年,大学士叶向高为记,勒碑于瑞云寺。以补龙江地势之旷,又于桥边建瑞云塔。移桥建塔始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冬,竣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秋,历时10年,龙首桥由李邦达设计建造。桥长183.3米,宽5米,共19门,为石砌墩台的石板桥,石板宽0.32—0.7米,厚0.33—0.4米。石板搁在帽石上,帽石为双层,每层两端各悬出0.35米,每墩每层平排铺砌石板13块。桥墩宽2米,长5.2米,两端设分水尖。桥跨径6.5—11.5米,地基为木桩潜伐基础。

移桥后,于清康熙、雍正年间虽有修葺,但终因年代长久,南端8门圮毁。1958年,在原石板上架设木梁桥通行,压缩了8孔,成为10孔桥。1980年将桥面铺成水泥。龙首桥解决了当时龙江中游及下游南北两岸老百姓通行问题,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