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宗教信仰 浮塘金印的信仰

浮塘金印的信仰

广告位

金山寺原名金山塔寺,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位于福州西郊洪塘村附近乌龙江上。寺庙四面环水,寺随江动,水绕寺转。原是江心的小石埠,因其形状像石印浮于水面,故曰“小金山”。

福州河流众多,先民在江河以及一些支流畔建有不少塔,但直接位于江中的塔较少。金山寺原是江心的小石阜,因为它的形状象石印浮于水面,有如江南镇江之金山,故曰“小金山”。这块小石阜非常神奇,相传它能“从潮升降,水涨山升而不淹没”,在这么神奇的地方,古人们怎么可以错过呢?于是七八百年前,大约在五代时期,人们在这小阜上盖起一座七层八级的实心塔,高约7米,花岗石砌成,建塔的初衷可能是用它来镇住水妖,以庇护一方百姓。但塔建成后确实是起到了为船舶导航的作用,因此有“闽江第一塔”的美誉。

在石塔建成数百年后,金山寺依塔而建,于宋代绍兴年间在塔的周围修建殿堂、厢房等形成寺庙。金山寺塔也被称为“浮塘金印”,眺望寺塔,犹如一方带柄的金印,是福州唯一的水中寺。寺内供奉着佛释道三教香火,妈祖、西方三圣、伽蓝菩萨、三一教主毗邻而处,各自香火鼎盛。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到寺中,需渡船,别有一番趣味。金山寺与岸边相距数十米,船行不用桨,老艄公站立在船头,左右交替拽着麻绳,使渡船悠悠前行。下了船,沿石阶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供奉着妈祖的天后宫,左侧烛台、香炉、焚香塔,一字排开。金山寺分别有五次上香的香炉,此处的三足香炉,是谓“第一炷香”。

金山寺因限于地形,寺院没有巍峨的殿阁和巨大的佛像,但却小巧玲珑,情趣盎然。塔前有妈祖厅,塔后有大慈楼,左右各有一间斗室,左名“怡怡斋”。明抗倭名将张经年轻时曾在这里读书。右室名“借借室”,是明朝嘉庆年间“三一教主林龙江”借住之处。大慈楼殿内,方丈敲击着木鱼,虔诚诵着佛经。木鱼声声,磐音嗡鸣,生出一派祥瑞。

明朝状元翁正春所植的古樟树

从妈祖厅另一侧绕到后方,枝繁叶茂的连理树上挂满了人们祈愿的红丝带。有的求财、有的求事业、有的求姻缘、有的求金榜题名……据悉,这株古樟树是明朝当地状元翁正春在金山寺读书时所植,树高近二十米,径粗一米多。树干离地一米的部位分叉成两大树干,在三米高处又生出一枝横树干,把分叉的大树干紧紧连理在一起。与古障树相依偎的是状元亭,是为了纪念曾在寺中读书并考中状元的翁正春而建的。从古至今,不少文人骚客在此吟诗作赋。金山寺规模虽小,但胜迹颇多。人们踏踪觅迹,访古探幽,别有情趣。

福州乌龙江金山寺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更是一处信仰的圣地。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妈祖诞辰之日,成千上万的信众会来到这里参加盛大的庆典活动。他们虔诚地祈求妈祖保佑风调雨顺、家宅平安、生意兴隆。这种深厚的信仰氛围使得金山寺成为了福州乃至整个福建地区的重要宗教中心之一。

在金山寺凭栏远眺,可见碧波上浮着风帆,沙洲处掩映着蔗林,江面波光粼粼,寺中梵音袅袅。江边有垂钓者、野炊露营者、跑步健身者……寻一个恰好的傍晚,倚栏远眺,听潮声澎湃,享无尽黄昏。渐渐,夜幕低垂,金山寺在暮色里,显得更加神秘肃穆。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