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文学与艺术 一切尽在青红酒里

一切尽在青红酒里

广告位

时光入夏,一年渐半。在漫长夏天里,依妈们念叨着炖一锅苍山子土猪脚汤,再淋点青红酒,来解乏滋阴下火。依伯们则数着家酿的青红酒开封的日子,到半旦节前,应该能拿出来待客了。

“去年举君苜蓿盘,夜倾闽酒赤如丹。”青红酒是福州人爱入骨的家乡酒,看似红酒,却是地道的红曲黄酒;每年冬至酿酒,过年半旦开坛,名头没有绍兴黄酒那么响,却有令人惊艳的绵软口感,以及汹涌的后劲。“有香槟之味而无绍酒之烈”,郁达夫必定领略过青红酒的绵美爽喉后的微醺,以及整夜黑甜无梦的酣睡,才这样赞美它。

对福州人来说,青红就是种年味、家乡味。闲暇时,老福州人总喜欢用一搪瓷杯青红酒配上一碟花生米,喝一口,就发出一声畅快的感叹声,花生米就着家常话嘎嘣出来。那馋人的酒香,悠闲自得的快乐,勾得囝弟口水直流。

看出小孩子馋盯着,爸爸也会用筷子沾点酒给他尝尝,顿时满口酸苦,大人则哈哈大笑——孩子哪里懂得酒的味道?生活中处处有青红酒低调的身影,平时做菜煲汤款待客人、婚嫁酒席、女子坐月子,孩子出生、老人寿辰,都离不开青红酒来“压轴”。

正因为是用糯米发酵的黄酒,所以有暖身滋补的功效,福州人煮鸡、鸭、猪蹄的时候,就很喜欢加入青红调味去腥,还能活血暖脾胃,冬夏皆宜。

记得小时候,依妈厨房里的青红,总是用得很快,而过年时,饭桌上一定要有壶温热的青红酒,才够喜庆,才有阖家团圆的味道。酿酒剩下来的红酒糟,也成为福州特有的烧菜调料,“万物皆可糟”,红糟一勺入魂。糟鱼、糟肉、糟鸡,永远是正式家宴上的三大“糟”。

在浓郁酒糟香的强势裹挟下,肉或海鲜的土腥味荡然无存,反倒被“逼”出咸、鲜、甜……深浅胭脂红,瞬间挑动本能的口腹之欲,腾腾热气,更显得活色生香。直到长大了,才懂得这些味道,其实是浓浓的乡愁味道。

福建本土黄酒众多,如土黄酒、鸡老、状元红、四半酒、闽江老酒等,多从青红酒衍生发展而来,其中不乏“中华老字号”。福州古法酿青红酒从中脱颖而出,以精妙的酿造工艺、柔顺绵长的口感、浓稠透亮的色泽,营养丰富、后劲十足等特点,被誉为闽派黄酒的正宗。论取材,青红酒极其讲究,必须在冬至时,以上好的闽江江畔糯米,和山泉兑酿顶级红曲,再封存于发酵地。

据说发酵的地方要经过周易八卦占卜才能确定,再加上流传千百年的青红娘子传说(须经处子之身的女子亲手经过十八道工序方可酿造 ),因此仪式感满满。酿制数年而成的青红酒,还未破封泥,就已闻到四溢的酒香。

开封后更是酒香扑鼻,那压出来的酒如琥珀般澄澈,略带胭脂红,明晃晃地,在光影里,泛着青色,十分明艳诱人。入口极绵软,入喉也甘爽,后劲却如“三碗不过岗”,三五碗必醉。到福州走一圈,你会发现几乎家家都有青红酒,各有各的酿法,各有各的风味。

酸点、涩点、甜点……家家略有不同,但祖祖辈辈喝的就是这个味儿,喝着高兴就好。随着海外的福建人越来越多,青红酒也漂洋过海,将乡愁带到大洋彼岸,演化为新派青红酒。无论身在何处,福州游子都会找华人超市购买红曲米,自酿青红酒,聊慰思乡之情。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