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薯鱼丸即土豆丸,俗称假鱼丸,始创于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抗倭名将戚继光驻守福清万安城期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先后发明了冬至糍和、土豆丸、光饼、真酥,以此做为军粮,后流传于民间。平倭后,戚继光相继调任蓟州、永平、山海关总兵,土豆丸随之盛行山海关一带。
长乐玉田地处山区,少鱼类,因此土豆丸这种假鱼丸成为家家户户在冬至过节时必备的美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因其可口味美、老少皆宜,深受海内外华人的喜爱。土豆丸并不是珍馐美味,价格也相当亲民,但它的选料、做工、用量都得非常小心仔细。
假鱼丸制作时首先采用优质的玉田本地生产的四月份土豆,肉馅必须选用玉田本地农户圈养的土猪,“三白”、“大耳朵”最好,限定猪后腿肉,三分肥、七分瘦,口感最佳。
土豆去皮煮烂,取出后用木棒捣烂,直至没有粒状为最佳。晾干后加上木薯粉和成泥团,然后将泥团取出四分之一放入沸水中煮熟,取出滤干后再放回原先的泥团中,加上少量味精、食盐,一起用力搅拌均匀,表面抹上一层花生油,这样拿在手上就不会粘手。先把泥团分成乒乓球大小的粒状,一边把加工好的肉馅包在中间,搓上几下,放在沸水中煮熟,便能尝到美味的“土豆丸”。
真正的美食,它不仅仅是一道美食,而是在承担其传统的社会属性的同时,也应承担起新的文化使命感,在服务于人类的饱腹感的同时,也填充着人类文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