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村镇街巷 老药洲街

老药洲街

广告位

坊间相传,在过去,瀛洲河以西的商市先繁荣起来,以东的洲地却仍是农田交错,常有成群的乌鸦在此栖息。它们发出阵阵鸣叫。“鸹、鸹”的叫声一直传到西岸,人们便称东边洲地为“老鸹洲”。瀛洲桥筑通后,这里的商业逐渐发展了起来,人们就将“老鸹洲”更名为“老药洲”。但也有解释说,早先常有老鹰在河东洲地上出没,因为福州方言称老鹰为“佬药”,于是这里才成了“老药洲”。

但不管怎么说,老药洲这条街如同他名称中自带的“老”一样,老药洲的年纪确实很大了。不似其他老街一样慢节奏,老药洲街带给我的印象是“匆匆”。这里最多的是贩卖小商品的店铺,路上的行人,也大半都行色匆匆。路过的电动车总是“嗖”的一闪而过,就连周边的做买卖的商家的打包速度也快的不得了,沿街摆摊的小贩的吆喝热闹的此起彼伏的热闹吆喝。这里的一切都有匆匆的既视感。

白天的老药洲,是“匆匆”的代名词。在这里,你会自然而然被老药洲的节奏同化,不自觉加快行路的脚步。和许多老街一样,这条街也有很多自建的破旧民房, 在这个交通便捷的不得了的地段,房租便宜得实在是太诱人了。虽然有很多屋子都贴上了危房的标签,不过周围还是贴了很多房屋出租的广告。

脏兮兮的地面,窄的不见阳光的老房子,被电线斜切的天空,看上去实在不算美好,在这里住了很久的老人和我抱怨“这里条件不行,隔音和光线都差得很,卫生也不好”。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人选择驻扎在这里,其中大半都是外乡人,他们千里迢迢来到此处,在这条街的“匆匆”中寻求着暂时的稳定。在这个光线并不好的屋子里,怀着他们的“生意梦”。街上熙熙攘攘的车流,旧旧的老房子,来往的拉着板车的生意人, 这条街的“匆匆”,是驻扎在老药洲的人们努力生活的模样。

和白天不同,晚上的老药洲又是另外一幅模样。 如果说白天的老药洲是匆匆,那么夜晚的老药洲则是“歇脚所”。忙了一天的老药洲人,呼朋引伴,迫不及待的投入老药洲的“美食温柔乡”。

老药洲街,常被称为福州人的“深夜食堂”。软糯香浓的花生汤、温润咸香的粉干卤味、清新绵绸的稀饭、鲜甜浓郁的老牌炖罐……福州人心尖上的古早美食,在这里你都能找到。

在尚干牛肉馆点了一碗牛肉滑,立马就被牛肉汤浓郁的香气吸引了注意,肚子比我先一步发出了好想吃的呐喊。一开吃就舀了满满的一勺往嘴里送,牛滑很劲道。一口下去全是肉的实感,带着牛肉特有的鲜美,直击内心。 牛肉汤满含醇香,不似别家的牛肉汤那样,喝到后面会有点腻,这家牛肉汤,喝到最后入口还是清爽又香浓,实在是美味的要命。冬天里的一大口牛肉汤,简直是打工人的加血冲剂,一口下去就感觉元气满满。吃到最后不想浪费这口汤,我端起碗,一仰头,咕嘟咕嘟统统喝光!

老福州标配,必然是酱鸭配熟鱼粉干, 忠惠酱鸭是福州酱鸭里的老字号了。酱鸭在灯光映射下晶晶亮,粉干耷拉在汤碗里,冒出诱人的热气。黄白配实在让人看着就觉得唇齿生香。把酱鸭放在特制的酱料里滚上一圈,才算是完成了忠惠酱鸭最完整的表达,一口咬下去,特制的酱料往口腔里涌,这时候再就着粉干的清汤喝下去,便凑成了绝对的完美组合。在咝溜一口粉干,粉干顺滑又爽口,吃起来有种回家的温暖感觉。

除了驻扎在老药洲的馆子之外,老药洲的美食不得不说的还有一大片推着小推车的摆摊“游击队”,为了不给城管大哥惹麻烦,往往晚上十点过后才集体现身。

炭火被烧的旺旺的,下上生蚝,烧的发红的炭架上发出了滋滋的声音。烤生蚝的大叔,小心翼翼的在每个生蚝上撒料子, 蒜蓉鲜香,小米椒提味,生蚝看着肉好多,叫人想点上一打坐下来一口一个。旁边的江西炒粉,阿姨熟练的掂起锅,锅里的炒面在一片火光下翻炒出香气,一勺葱花、一把青菜,再撒上蜜汁的辣椒面,上头!

一边穿着秋裤,一边在露天撸串是混迹于老药洲的吃货的快乐。老药洲“移动夜市”一开,就聚集了一大批前来觅食的食客。就算将近凌晨,这里还是一副热闹的不得了的模样, 无数打工人在这里拿起酒杯碰上几碰,烧烤的烟雾缭绕中,全是人与人之间简单又纯粹的快乐。老药洲的夜晚,真是让人快乐无边啊!

老药洲的日与夜,就是福州人生活的缩影,有努力生活下忙碌时的匆匆,也有忙碌过后休闲时的轻松与惬意。实在是奇妙的不得了。如果你有闲暇时间,不妨去老药洲遛遛弯,感受一下老药洲的奇妙与独特。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