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督署裴真人,人称裴仙师,原名周简洁,北宋时浙江绍兴人。相传,他在福建督署做幕客时,关心民间疾苦, 辅政多施恩泽千民;平时宣扬道义,勉励人们从善行善,故深受民间百姓称道。周简洁后弃官入霞府修道,法号为“非衣真人“,人们便把“非衣”与“真人“合称为"裴真人“,成为宋代修炼派道士。其道成,在督署大镕树下羽化。当时,道众感其一生功德、圣绩,遂于此大镕树旁建起殿宇堂皇而肃穆的裴公祠, 尊他为"裴仙师”或“裴仙爷” 。
周简洁生于书香世家,其父生平宽仁爱物,悲天悯人, 崇信三宝,精勤至道,修斋设醮,解衣推食, 周急继乏,济人之急,救人之难, 悯天之孤,容人之过,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梆免尸骸之暴露,舍药材以拯疾苦, 施茶水以解烦渴,春风风人,广行阴吨。周简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自幼受其熏陶,亦慈悲为怀,奉道斋僧,施仁布德,积善修心,振贫济乏, 平日里矜孤恤寡, 敬老怜贫,教人以孝梯,劝之以农桑,衾影无惭,俯仰无愧。他慕道好学,满腹经纶, 博晓儒家经典和老庄哲学,通《易经》,精于占卜之术。
年轻时凋简洁随父执辈入闽,任福建督署衙内幕宾。因才华出众,操翰成章, 立马可待,更兼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奉公执法,从不受贿,深受上司赏识。他勤于政事,精于吏事,任幕宾三十多年,待拆待行,帮助长官清除了不少的积弊,做到“案无留赎,庭无积讼,狱无冤囚,吏无贪佞"。上司对其十分器重,凡公务私事遇有难决之时,常就教于他,简洁知时明势,将其疑难不决之事条分缕析得清清楚楚,言则必中,被人誉为活神仙。凡简洁所提施政策略, 上司均予采纳。薄税敛,省刑罚,扶安民庶,在周简洁的力倡之下,官府轻摇赋税,百姓安居乐业, 一府物阜民丰。公务之余,周简洁除炼丹药合药为百姓治病拯疾外,还经常轻车微服访贫问苦,与村夫野老相语之际,借此广宣教义,勉人从善,于是从学者众。他自称“非衣道士”,非者不也,衣者袍也,其意思是“不穿道袍的道士”。
身在公门好修行,周简洁任幕宾辅政数十年,多恩泽于民。受其影响,衙门内外人入向善,吏清民安,社会风气之佳,前所未有。一日简洁在督署衙门前的大格树下施药,施药完毕告诉众入自己即将升仙,勉励众人多行善积德以求善果, 即“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言毕即闭目羽化。众人感其一生功德、圣绩,遂于其羽化之处,督署大格树旁建一座堂皇而肃穆的殿宇一一仙爷楼,尊其为“非衣仙师”,因非衣二字念起来绕口,显得粗俗不雅, 后来他的信徒就将“非衣” 二字合二为一,成为了裴字,周仙师就成了裴仙师。裴仙师佑及桑梓,显化遐迩,四方敬奉。亦有一诗称“督署策功勋仙楼宛在,格城施德泽古迹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