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于山南麓进入于山景区,在半山腰,人们就可以看到一口圆形的石井,这处石井背后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炼丹井”三个大字。传说这口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
原先的那口炼丹古井在上世纪50年代于山修公路时,为了让路,被填埋。上世纪80年代,于山风景区开发时,当地政府重新打了一口井,作为对炼丹古井的修复。
在《于山志》中,有记载:“汉代何氏九兄弟炼丹于此,南向岩壁,镌有乾隆间郡守李拔榜书‘丹井流香’四字。”于山炼丹井还曾受到宋高宗皇帝的重视。
相传,高宗母亲章太后因患眼疾,久不能愈,后经一神仙指点用炼丹井水洗眼。章太后一口口炼丹井试,试到于山这口井时,眼疾痊愈。宋高宗喜出望外,于是下诏书发库银年年维修。但让这口古井名扬天下的还是下面这个何氏九仙的传说。
汉武帝时,有江西临川人士,何侯,号任侠,为官颇有政绩,很受汉武帝的叔叔淮南王刘安器重,派为闽郡太守,住在福州于山脚下。可惜其娶妻多年,未能得一儿半女。夫妇俩甚是愁恼,何夫人更是整日烧香拜神。
一日,乃九九重阳之时,何夫人正于后堂小憩,恍惚入梦,睡梦中但见九日直往她奔来,张口惊呼,却见那九道金光,齐刷刷一并射入何夫人口中。
夫人几日后方醒,问于众人,皆言:前日天象异常,闽地百姓都见满天霞光中,幻出一朵金莲,分化九日,齐往福州于山所处飞来。此乃大吉大兆。
此天象实乃“元始天尊”为之。盘古天尊开天之后,因其为天地初开之元,万物化生之始,所以被尊为“元始天尊”。因一为元,九为极,故元始天尊又将幻化世间万物的九股真气,归聚成形为九真奉元无上圣莲,收归座下,代表宇宙从元至极浑然一体。
天尊历观九州之东南,见南蛮教化未开,山深林密,刀耕火种,缺医少药,悯闽地民之苦楚, 特遣坐下九莲下凡济世,并言:荷莲相生,命尔等九人托生何太守膝下,奉元修真,弘我道法,教化众生,造福生灵。又言:大道无形,且五色令人目盲,你等下凡,需以心为镜,以梦为灵,感悟世事,点化世人。
多年未曾得子的何夫人随即受孕,先后诞下九子,何太守有感于天象,分别给九子取名应天、厚福、宏仁、广富、济世、体道、通神、显圣、定慧。何太守中年得子,满心欢喜,但这九子生来个个残疾,除了老大的额中间竖着长有一只眼睛外,其余八人都是双目失明。到处寻医问药无果,不胜苦恼。
何太守是官场中人,要讲排场面子。每次会客时,那九兄弟经常会不呼即至,老大在前,余者依次拉兄长衣襟而行,如长蛇阵,走出前厅环绕在父亲身后,以恭候客人。太守觉得这九个儿子生理上的缺陷有碍观瞻,往往使自己与人交往时进退失据,心乱失仪。于是,他让家人将兄弟九人全部幽禁内室,派专人看管,不允他们出外与人见面。
何氏九兄弟生理上虽有缺陷,但却品格超凡,理解父亲的作为。稍长大后,便主动提出要归隐山林,修神仙之道,以便造福黎民百姓。同时可炼丹寻药,一边治眼疾,一边可救治百姓。
何太守听儿子们如此说,心中不免酸楚不忍,毕竟是自己骨肉。几番思虑后,何太守见他们九兄弟愿意生死与共,同甘共苦,同心修道,决不分离,且态度坚决。便依九兄弟所求,让他们到于山,结茅庵栖身修道。
一日闲暇,何太守过来看望儿子,看到九子端坐室内,呆若木鸡,顿觉悲戚,忍不住泣道:“苦了我儿”。谁知长子应天朗声对道:“父亲不必悲伤,所谓大道无形,且五色令人目盲。茫茫红尘,庸俗过甚,我等弟兄九人目盲,倒可减少外界的干扰,诚心修道。父亲请放心,等到我们几人道成之时,便是我等目开之日”。
太守凛然一惊,乃知儿子们非寻常之人。于是,时常与九子应对,对治民理政有了自己的想法。而闽地百姓,更在何太守清静无为的治理之下,得以休养生息。
到于山后,九兄弟就自己动手砌造丹灶,烧炼金丹。但修道不仅要外炼,更重内修。九兄弟经三年努力,终于外丹炼就,而内修的内丹功夫尚欠火候。
于是,返家向父母辞行,再寻灵山胜地修持。那九兄弟,一日来到闽地福清石竹山,发觉此地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又感山中隐隐有仙瑞之气,顿觉与此山有缘。遂隐入此山中修持道法,外修内炼,道行大涨。
一日,何太守紧急到石竹山,告诉儿子们说:淮南王刘安“曾得一梦,见一木上破青天”,刘安据此认为:这似乎是预示着自己可以破天登极,做皇帝,是一个成功有望的好兆头。淮南王要他配合着,一起造反。
兄弟们知晓后,却告诉父亲,木破于天,是个“未”字,今汉室强盛未衰,望太守父亲不可同谋,要劝谏淮南王不可逆天而行。
何太守未能劝得住淮南王,后刘安果图谋未成,而遭杀身之祸,何太守也受到牵连。何氏兄弟闻讯后,知道石竹山不能呆了,得另找他处修炼。于是兄弟九人结伴往南走,一路翻山越岭,蹚水过桥,历经艰辛。
第二天,天刚黎明,何氏兄弟离开了枫亭,一直往北面的方面走去。经过一天的旅途跋涉,已是傍晚时分了,他们来到了一座如海龟的小山脚下,只见山上古木参天,翠竹成林。路旁,一条清清的小溪,欢快地向东流去。
眼看山水如画的美景,老大高兴极了,连忙拉弟弟们的手,来到溪边。大家忘记一天的疲劳,捧起清凉的水,喝了起来,只觉得一股清甜的味道直沁心脾。接着,他们掬水洗脸。水珠碰上眼睛,感到有点亮光;再洗几下,眼睛全部睁开了。于是,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都看得清清楚楚,他们开心极了,知道自己修道有大成。后来,人们把这条溪就叫做“仙水溪”。这个地方取名为“仙水村”。人们还在溪边建了一座“洗睛亭”。
何氏九兄弟重见光明后,非常开心,爬上山顶,决定在这里安家。他们伐木搭架,一夜工夫,就把房子建起来了。
第二天早晨,兄弟们开始生火烧饭。这时,山下正有几个樵夫在砍柴,老远看到山顶烟火直冒,误以为山林失火,边叫边跑,往山上冲来。何氏九兄弟以为是朝廷追兵,赶紧往东边撤离。此时他们都眼睛复明,腿有劲,走得快。
后来这山,人们就叫做“九仙山”,传说石头山上还留着他们那时着急着离开,而留下的深深的脚印。
离开九仙山,何氏兄弟又往深山里走,见到一个天然的石湖,镶在翠岗碧谷之中,宛如一面银白色的大镜子。湖的四周,千岩竞秀,百花争妍,寂寥空阔,胜似世外桃源,实乃修道好地方。从此何氏九兄弟便在这里居住下来。
当时,该山区瘟疫流行,灾害频繁,地方官员根本不管百姓死活。何氏九兄弟十分同情人民的疾苦。他们白天上山采药,晚上在湖边炼丹。炼出的丹药送给人们驱邪避瘟,每人吃一粒,药到病除。这样,一传十、十倍百,连莆田、惠安、福清。泉州等地有病的人,都到这里求医取药。从此,这一带人民添福益寿,喜庆平安。
九兄弟在此采药炼丹,不知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也不知治了多少的病患百姓。何氏九兄弟们的修行日益精进。
又一年的中秋佳节,夜晚明月高悬。九兄弟临湖赏月,忽见湖面金光万道,湖中跳出九条金色大鲤鱼,身有翅膀,跃跃欲飞。原来湖中的鲤鱼吃了九兄弟炼出的仙丹,已经成“精”,可以飞天。
兄弟们心中大喜,知道自己修炼已成正果,各自掏出一颗金丹抛入鲤鱼口中,顿时,金鲤鱼的头顶上生出了龙角,腾空而起。九兄弟毫不犹豫,跃然而上,各骑着金鲤鱼升天而去。
附近百姓,目睹此仙迹,连忙叩头跪拜。至此,当地人们便将何氏九兄弟尊为“何氏九仙”或“何仙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