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山风景区在福州市政府旁边。东起八一七路,西临白马路,南靠乌山路,北至道山路,面积约25公顷,海拔84米。与于山、屏山鼎足而立,称为福州“三山”。乌山林木参天,风景幽深,相传汉代何氏九仙曾在此地登高射乌鸦,故名乌山。乌山又称乌石山、射乌山、道山,位于福州市中心南门兜西侧与于山、屏山鼎足而立,海拔86.3米。
乌山虽海拔仅八十多米,却有“第一山”之称。“第一山”之名出自《第宅园亭》。山之麓也,古“天王岭”后摹宋米芾“第一山”见石刻,三字于石而名。唐天宝八年,唐玄宗敕名为闽山。宋代熙宁年间,郡守程师孟又以此山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为道山。
乌山从唐朝至今,一直是榕城闻名的风景胜地,三山之中以乌山风景最佳,被称为三山之首。据有关史料记载,乌山共有三十六奇、五十五景。乌山名胜自东往西大致可分为乌石塔、古庙群、道山亭、石林园、石壁观音、凌霄台等六大景区及周边诸多景点。山上有殿、寺、庙、亭、台、楼、阁等名胜古迹,还有篆、隶、楷、行、草摩崖题刻群,各臻其妙。山上林木葱葱,曲径通幽,寺庙环山栉比,亭榭相互交错。乌山龟背石的石质十分罕见,天下少有。石林区奇石秀拔,古榕参天并悬崖而立。风景区奇岩、林木相映成趣;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融合,美不胜收,素有“蓬莱仙境”的美称。
历代当地官员,常在上任后登山膜拜,并“签名”题刻于崖壁,更有文人墨客、商贾显贵集会于此,写诗填词、感物咏志。唐宋明清,真草隶篆,这里成了书法的天然秀场。难怪有人说“一座乌石山,半部中国书法史”。从唐朝至今,乌山一直是榕城福州闻名的风景胜地,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是道山亭及黎公亭一带,也是观赏全山风景的最佳处。最著名的有唐代书法家李阳冰的篆书般若台,它是福州现存最古老的石刻,堪称一绝。还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题的第一山。还有长达三四米的朱熹楷书福字与鼓山的寿字堪称福寿齐天。福州的历史的积淀充分地体现在这些200多处石刻中,每一个摩崖石刻都是一段历史,一段传奇,值得细细品味。
乌山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山上众多建筑风格不一的古亭。它们不仅可供游人观景和休憩外,还具有缅怀先贤的功能。亭台纪念着先贤们为福州谋“福祉”。宋熙宁初年,郡守程师孟登山揽胜,认为此山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为“道山”,建“道山亭”。“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名扬千古的《道山亭记》以应景增色。《道山亭记》记述了乌山风景和福州风土民俗。知名的黎公亭,是为纪念抗倭英雄黎鹏举而建。明朝嘉靖三十七年,倭寇犯闽,当时身为指挥佥事的黎公亲率将士与敌寇浴血作战,终使福州城转危为安。福州人因此刻石建亭,纪念这位抗倭英雄。
2015年,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含乌山历史风貌区)被评定为国家5A级景区。乌石山作为景区的一部分,却闹中取静,可以品榕树林深处回荡的古老传说,感乌石山之巅留存的诗人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