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深山中的一处古老村落,粉墙、黛瓦,让人仿佛穿越遥远的过去。这是闽都文明中一处奇特景观,高脊飞檐、曲径回廊,让人叹为观止。
这就是藏于闽侯县大湖乡东乾村的后园里古建筑群,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了。这里因深居僻地,一直以来都少有人踏足。它或许不是你的故乡,但它的苍凉与诗意却与记忆中的故乡如出一辙。
前往后园里的公路弯弯曲曲,但一进村,就瞬间豁然开朗,一幢幢古朴精致的建筑赫然出现在人们眼前。晨雾还未消散,远处的木屋、山脉依稀可见。
据说,后园里的先祖姓刘,于公元881年率族人随王审知避乱入闽。北宋初年,五世祖刘姓炳公,迁于后园里,披荆斩棘,建基创业,到现今已传到第38世,历时一千零四十多年。或许是因为刘氏先人在迁居的过程中曾暂留过安徽,或许是足迹遍及四海的先祖曾与徽商为伍,后园里的古民居颇有徽派建筑的特点,依山伴水、风韵十足。悠久的乡间古民居整齐盘踞在此,尽显一派祥和,文化融合的精华在此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些古民居规模恢弘,最大的有十六进、108个房间,占地约2000平方米。古居布局合理协调,基本形式为天井庭院形布置,即由房屋和围墙组成封闭的空间,庭院以南向厅堂为主,左右为东西两厢,中间为天井,平面组成为凹字形。房屋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主要靠天井采光。一些民居除了前院有天井外,在房子的后方也另设小天井。
这些古民居大多套建,一进套一进,结构大抵相同。与一些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有所不同,后园里的建筑和奢华完全沾不上边,却如同一名婉约的气质少女,素雅又不失韵味。极富特色的“闽派屋檐”,更展现了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
如今,因人们出外谋生和迁居他方,在后园里古建筑群中居住的人也略显寥寥。但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厝和临风而立的马头墙,依然注视着岁月留下的印迹,而在山野间嬉笑打闹的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大汉、聚在门口唠嗑闲谈的老人,他们代代传承,生于斯、长于斯,是后元里人繁衍生息的生动体现。
这些古民居,虽历经沧桑,却依然挺立,这种“艰韧”透过其陈旧斑驳的墙壁,散发出一抹凄美的恬谈。高脊飞檐、曲径回廊,这里的古民居大都保存完好,虽几经风霜,但基柱上的石雕依旧栩栩如生。飞檐上的彩绘更加绚丽多彩,尽显古民居的美。这里每一块随处可见的青石板,每一缕袅袅升腾的炊烟,都有它欲说还休的故事。远方的游子,你们有多久没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