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文化创新 藏在山间古厝中的福船帆影

藏在山间古厝中的福船帆影

广告位

嵩口镇,位于福州市永泰镇西南部,境内山峦起伏,峰谷相间,地势险峻,且处于交通要冲,北达尤溪,南依仙游,东接闽清,西连德化,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永泰南大门之称,故明朝曾于此设立巡检司;而从所处水系位置来看,嵩口又位于大樟溪在永泰境内的上游,也因此成为永泰西南地区商品交易的流通集散地。

在嵩口众多的古民居中,我们在东坡村的西霞厝、永庚厝及永朝厝等古民居,发现多处表现阿拉伯异域情调及古代航船的彩绘图案,这些精美的壁画集中绘制在屋面的遮水墙上。

西霞厝,是东坡村内面积较大,保存也较为完好的一座古大厝,由主厝跟两侧护厝组成,东侧护厝为书斋,西侧护厝则基本荒废,即使是这样,其厝内的雕饰仍保存较好。

在西霞厝正厅房檐左侧遮水墙上,绘制有一幅显示阿拉伯某港口的彩色壁画,从画面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阿拉伯建筑,前方则是中式传统多桅帆船。就船帆材质上来看,为典型的中式篾帆。缭手位于船只尾部,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其手里还牵着帆绳,船头则站着一个人,显然是在瞭望远方的水手,从船只形制上来看,当是中国传统福船。而从船只尾部对着港口建筑来看,这个画面所要表现的应该就是来自中国福建商船,在阿拉伯地区某个港口完成贸易后返航时的情形。

在房檐相对应的右侧遮水墙上,我们同样看到阿拉伯建筑,最为明显的就是前方的宣礼塔。在后面建筑的二层楼上,站着四个留着黄色长发的男子,且都身着绿色衣服,外披斗篷,其中一人手执一本书,从书写方式及装帧形式来看应是中国古籍,且似乎在跟对面的男子交谈着什么。细究这栋阿拉伯建筑,明显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在柱子上、门楣上均写有不可辨识的文字,再从护栏图样及门楣造型来看,为典型的中式图案及装饰。

在东坡村可与西霞厝齐名的当属永庚厝,当地人又称其为用金厝,为陈用金于清乾隆年间所修建,由主厝、两侧护厝、东侧书斋三大部分构成。然而从现场踏勘的情况来看,其保存状况显然不如西霞厝,外墙墙灰剥落较为严重,庭院内杂草丛生,似乎已经有段时间没人打理了,稍显破败。

穿过前面的庭院进入第二落的天井,朝两侧遮水墙张望,在与西霞厝同样的位置,同样可以看到充满阿拉伯风情的彩绘图案。在房檐左侧的遮水墙,可以看到港口边上的一排阿拉伯建筑,围墙内还有宣礼塔一座。在彩绘最前方,则有两艘三桅中式帆船,一艘前方立有一人,手持望远镜,船尾有舵手一人,在舵手前方还有两位身披斗篷的人。船艏绘有狮头,船帆同样还是篾帆,仍是福建商船。在港口岸边立有一根旗杆,顶端斜挂着风信旗,当是为进出港口的船只指引风向用的。

在房檐右侧的遮水墙上,可以看到一栋两层的阿拉伯建筑,在楼上有身穿绿色裙服,外罩长袍的阿拉伯女子,楼下栏杆边上也倚靠着两位同样装束的阿拉伯女子,似在低语交谈。在楼边也有圆顶宣礼塔一座,整个画面充满了阿拉伯异域风情。

在永朝厝屋檐下,同样也有一幅绘有阿拉伯建筑的壁画。对于嵩口东坡村这个位处崇山之间的村落,何以有如此多的阿拉伯风俗壁画的存在?或许在历史上陈氏家族曾经与阿拉伯国家有过商贸往来,其家族资本的积聚应该与海外贸易有关,为了彰显其家族的历史,故选择在屋檐装饰的显眼处表现这一家族商贸历史,启示后人不忘祖辈远洋商贸的艰辛。而这一阿拉伯题材的引入,也为山间传统宅院带来了丝丝海风。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