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福州方言 褪裤脧,拾田螺

褪裤脧,拾田螺

广告位

亲戚从闽北带回几斤田螺,让我炒了下酒。现在,在我们这里,田螺已经成了稀罕物。街上卖的,小食店吃的,都是池螺。池螺,生长在池塘、河浦,个头较小,形状略长,壳厚,肉较硬;田螺,生长在稻田里,圆圆的,被人拾来的个头都大,小的也有拇指粗,其肉软而嫩。

过去的河下街对面,隔着河下江是一马平川的稻田,几万亩连绵到非常遥远的山的那边。广袤的稻田是田螺、泥鳅等小生物的天堂。入秋晚稻成熟,田地干涸,田螺等的小生物都隐藏土中休眠过冬;春天来时,田地灌了水开始播种、插秧,小生物也随之复苏,在稻田中生长、繁殖。田螺生活在稻田的浅水中,白天潜藏在水草之下以避骄阳,傍晚时分纷纷爬上水面透气,夜晚都趴在水草上或稻丛边上,暴露无遗。我们小时候就根据它们这一特性,清晨或者日暮到田里悄悄地涉水,不惊扰它们,一个一个逮了往拾筙(竹编篮子,可系在腰间)里放。这就叫拾(方言kak)田螺。如果在太阳底下,它们都隐藏在水底,想要逮它们,就要在水下摸,那叫摸田螺,这样,可是事半功微的劳作。

说到拾田螺,自然要言及在我们这里叨念频率极高的顺口溜——褪裤脧(音toung、ngu、leü),拾(kak)田螺。

方言,赤膊、赤裸上身,是褪澈澈(音toung、na、lak);赤裸下身,是褪裤脧。脧(与方言“雷”同音),赤子阴也(《说文解字》)。褪裤脧,是“褪下裤子现出脧”这个表述的紧缩句式。“脧”与福州方言里的“友”同义,更匪夷所思的是还成为咒骂人的卑劣污秽的喻体,说你是“脧友皮”、“脧友绊”或“脧友人”,你定然因此而生气。

褪裤脧做事,过去并不鲜见。农耕社会中因为许多劳作方式的落后,需要赤裸着进行。听上一辈人讲,过去载货去永泰,大樟溪上的纤夫都一丝不挂。还有,驾小船在大海中捕鱼,或在滩涂上捕捞,渔民们也没穿衣。这些与水接触的作业,如果穿着衣服,被水泼湿黏住身体,不但动作不便,还有可能因此受寒。那么,拾田螺是否也要褪裤脧?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