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历史 五口通商与南台

五口通商与南台

广告位

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清廷被迫允许沿海五个口岸对外通商,福州是其中之一。

英国人强迫清朝开放福州是因为武夷茶贸易。大约在清代初年,一些猎奇的荷兰人在厦门购得武夷茶,将其运到欧洲,逐渐受到了欧洲人的欢迎。尤其是英国人爱上了武夷山生产的红茶,英国人下午喝一杯红茶加牛奶,已经成为习惯。多数英国贵族都会在客厅里备上一套产自景德镇的茶具,为客人泡一杯武夷山红茶,是一件最时髦的事。红茶在清初的中国也是新生事物,当时的中国人大多喝绿茶,绿茶清苦,外国人不喜欢。武夷山的和尚多为闽南籍,他们在制茶时,将茶叶拿去发酵,发酵过的茶叶没有青涩味,冲泡时呈现琥珀似的红色,香味扑鼻,很快引起一些文人学士的爱好,也引起了英国人的爱好,所以,英国人到中国买茶,一定要买武夷茶。清初英国人购买武夷茶,可到厦门和广州两个口岸。但到了清代中叶,乾隆皇帝下令对欧洲贸易集中于广州口岸,于是,厦门的闽南商人都汇集于广州做茶叶生意,垄断了对英国贸易,这就是广东十三行商人多为福建人的原因。

广东行商对武夷茶贸易的垄断,造成茶价上涨。鸦片战争前的广州,50公斤中等红茶可售25银元的高价,英国人为了购买武夷茶,每年都要运到中国一千多万银元。在重商主义盛行的英国,人们将白银流失当作经济上的“失血”。因而,英国人一直盼望打破中国商人的垄断,争取多口岸购茶权。他们发现,福州位于闽江下游,与武夷山一水可通,若在福州口岸采购茶叶,比在广州采购武夷茶要节省许多运费。所以,英国商人一直盼望打开福州市场,压低茶价。鸦片战争发生后,英国人终于达到这一目的,迫使清廷答应开放福州口岸。不过,由于福州市民的抵制,英国人在福州口岸长期无所作为,一直到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局势才发生变化。其时,太平军已经进入江西,赣江上的船工纷纷加入太平军,武夷山通向广州的贸易通道被切断,英国商人无法购得武夷茶,闽北茶农也无法出售茶叶,人心惶惶。其时,美国花旗银行派人到福州采购武夷茶,获得大利。福建巡抚王懿德顺应民心,上奏朝廷,允许各国商人到福州购茶,于是,福州在1853年后,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茶市之一。英、美、法诸国商人采购茶叶,主要是在福州市场,这给福州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吕佺孙的《闽省征收运销茶税》一文说:“自开海禁以来,闽茶之利,较从前不啻倍蓗。盖自上游运省,由海贩往各处,一水可通,节省运费税银不少,是以商利愈厚。”

晚清的福州,海船码头已经转到马尾。但其批发贸易,一直是在南台。《申报》记载:“福州之南台地方,为省会精华之区,洋行茶行,密如栉比。其买办多广东人,自道咸以来,操是术者,皆起家巨万。”在南台岛设置的洋行有:英国的裕昌洋行、协和洋行、卜内门洋行、颐中洋行、怡行洋行、天祥洋行、复兴洋行、太古洋行;美国的美孚洋行;日本的三井洋行、铃木洋行;德国的禅臣洋行、德士古的洋行、东亨洋行等等。洋行是外国商人在中国设立的商行商号。当时的茶叶买卖实行预付制度,各国商人采购武夷茶,每年共支出1000万至2000万银元!当时清朝每年的全部税收也不过4000万银元左右,如此巨大的白银流入南台,又经南台商人之手带到闽北茶市,福建经济顿时繁荣起来,尤其是南台市区,成为国内最繁华的区域之一。其时,因战争的影响,江南及岭南的城市都遭到破坏,上海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福州的繁荣显得格外突出,清朝将全国最大的造船厂设于福州马尾港,也就不奇怪了。

尹继美《闽游纪略》提到:“南台,地为海舟泊处,百货妓女丛集。”李家瑞的《上钓龙台》:“八郡河山残照外,万家城郭暮烟中。”王式金咏福州:“只今山水多明秀,十万人家住画图。”百一居士的《壶天录》说:“闽省城南隅十里许曰南台,烟户繁盛,茶行鳞次,洋粤商人集贾于此,街道错综。有上杭街、下杭街、后洋里、田中街之名。皆闤闠崇宏,熙攘接踵”。均野《宿南台》一诗:“榕垣繁富纪南台,海错山珍一市开。十里长街人簇簇,乌山脚下渡关来。”李兆龄的《榕城竹枝词》:“香柑文旦与仁裁,道是新从下路来。晓起鱼虾腥满市,帆樯无数泊南台。”这些都说明晚清南台商业的繁荣。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