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廷康,民国25年出任长乐县圣教医院院长(长乐第一家西医医院)。早年曾留美学医,因医精德劭深受人们敬仰。
李庭康,高岐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7)出生,父亲是基督教牧师,迁居长乐城关,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庭康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读医学预科。民国20年(1931)从协和大学毕业后入上海医学院就读,民国2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庭康毕业后回到长乐行医,适逢长乐圣教医院院长美国人方济霖回国,由李庭康接任院长职务。
当时圣教医院经费困难,设备简陋,人员缺乏,他既当院长,又当医生,兼做护士,还把自己的薪金和私蓄用于添置医疗设备。他对病人十分关心,特别同情贫困的病人。他常让出自己坐的轿子用来抬病人进城,而自己却脚穿草鞋,提药箱跟在轿后步行。民国28年,庭康应征入国民政府军政部107兵站医院任少校医官。
民国30年9月12日,筹建卫生院事务,就任院长。同年11月10日,因患肺结核辞职回家休养。民国31年,庭康病愈后复任圣教医院院长。他对医术精益求精,作了大量的学术笔记。民国35年,赴美国进修。
1951年,长乐县人民政府接管圣教医院,并入县卫生院,庭康任院长。1961年,任长乐县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医生等职务。医治好许多疑难病症,被群众称誉为“活神”。
一年夏天,有一个小孩患蛔虫病腹痛来住院。那小孩呕吐得厉害,“李医生先是喊我去闻一下呕吐物,我心想这不是做做形式吗,便屏住呼吸,假装闻了一下。”陈尚发说,没想到,李医生开始弯下腰,靠近那盛呕物的小桶,用鼻子深吸,连续发出响亮的吸气声,闻后,说是大便味,通知马上手术。
解放前,李廷康到农村出诊,他经常把自己坐的轿子,让给病重的患者,自己却走回来;在门诊中,见病人带的钱不够,他朝自己裤袋里抓一把钱,往病人衣袋里塞。
一日轮到陈尚发陪李廷康查房,查房时间已到,李廷康却迟迟未来。陈尚发感到奇怪时,护士长过来说,“今天你得自己单独查房了,因气温骤降,冻得李医生起不了床了!”接着护士长又忍不住说道,你们见过李医生这样的傻瓜么?他自己仅有一件毛衣御寒,昨天见他的学生高某衣着单薄,冷的发抖,便脱下身上仅有的一件毛衣送给学生。
还有一次,李廷康夜间下乡出诊,回医院的途中,突然窜出几个强盗,把老师的钱及药箱一并抢走。只是没想到,次日,这帮匪徒知道抢来的财物是李廷康的,竟派人送还到医院。
一次,一位老妇女因心肌梗塞在医院抢救无效,猝死。她的儿子在医院又哭又闹,大骂李医生。护士、医生们一再劝阻也没有办法。陈尚发医生当时怒发冲冠,冲过去也大骂,“你不讲理,想打架就来。”受到突然反击,病人家属一时也害怕了,剩下小声哀鸣。
这时,李医生却说,“尚发医生,今天是你不对。失去亲人已然悲哀。作为她的医师,无论如何,我有罪!”我们诊断处理没错,病人也不可能百分百都救活,怎么就有罪呢?“陈尚发很不解。“病人来就诊,医生如若没有能力救治,就是有罪。皆因世间万物生生相克,由于我们认知有限才导致的不能对症下药。孰之过?”李医生总是这么认为的。
在我童年时期还见过李廷康医生两次,一次在他家里,另一次则在他的义诊现场。当时的他已是一位耄耋老人了,他在我的印象中总是那么地和蔼,眼睛里时刻闪烁着高级知识分子的锐气。他是我的外公在从医路上的恩师,我外公也已过世二十几年了,时至今日我甚至我还有点羡幕我的外公,能在人生最好的年岁遇到最好的老师。我也因与他有过两面之缘而倍感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