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狮拳

广告位

金狮拳是稀有传统拳术,又名狮形拳。属于福建南派少林驮门的象形拳之一,现已濒于失传。它是南少林韦陀门派中的一个支流,广泛流传于福州、长乐、永泰、闽候、连江等地。金狮拳的特点,是仿效猛兽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并与拳术的基本功相结合创编而成。此拳的独到之处在于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狮子形态,如摇头摆尾,狮子戏球等动作,整个体态造形生动有趣。体现了狮子在奔跑、跳跃、捕食时敏捷和勇猛的气魄,不仅模仿逼真,而且有足够的武术意识和功力。

打金狮拳要求做到,动静相兼。所谓的动静相兼,也就是既要注意到动的动作,又要注意到静的动作,动静要密切地配合,两者不可偏废。从金狮拳套路的结构上来看,它跟其它南拳一样,在近:行激烈连续的动作之后,便有时由动转静,以养其治然正气。然后继续由静转动。它的整个套路结构,就是由动转静,出静带动交替进行的运动。故金狮拳中的动,就是指形体动作的动,这也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故名之为外动。但在外动的同时,体内的内气也在不停地运行活动,则称之为内动。

我们看到的“静”只不过是训练时形体上的静,但虽然“静”,使“心”也静下来,即精神上的静,从而达到内外瓤静。拳诀曰: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其原理也就在这里。“动中有静”具体要求在金狮拳中,是指在运动中,动作运;动起来虽激烈变化不断,但要求心要静,内心一切要自然而“然。人的生命过程也是如此,动是基本的,宇宙间的一切物‘质都是在不断地运动着。“静”在金狮拳的运动中是经常出现的, “静”是相对曲, “静”只不过是外表形像上的静,但人体内还是在不断·武术家们常说:“静而待动”。

这里的“静”只是外形、形体上的静,而内却是在激发和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使它更好地动起来,从而达到倍增真气、疏通经络。“动”也只有在静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发挥。静中有动,是外静内动,动中有静,是外动内部。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