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胪峰山腰,有一块石头,长宽一丈余,呈椭圆形,平坦似镜,附近的百姓称之为“镜石”,这镜石也有一段故事哩。
金峰初成市时,户数不多,街道不宽,但发展迅速,热闹非凡,附近一百零八乡的物产大都集中此处交易。自产自销的农家,南来北往的商贾,都到金峰采货购物,从早到晚,各行业各商店生意兴隆,人流如海。
明末,倭寇屡犯我东南沿海,得晓金峰是富甲长乐周围数县的商贸名镇,便垂涎三尺,从闽江口登岸,来金峰掠夺。
百姓闻讯,早已是人心惶惶,老幼妇孺四处奔散,投亲靠友,避难他乡。青壮年则扎寨胪峰山,准备抵抗倭寇,故金峰方圆百里的百姓,至今还有称胪峰山为“胪峰寨”的。当倭寇来势汹汹抵达金峰时,突然天昏地暗,黑漆漆的几尺以外看不清人影。倭寇呢,头昏脑胀,两眼发呆,分不清东西南北,跌跌撞撞地在金峰街乱窜。有的撞墙,有的碰壁,有的摔了个“狗吃屎”,有的摔了个“乌龟朝天”。这时,突然从镜石射出极强极亮的光,如针、如刺、如箭、如枪、如矛,刺得倭寇双眼剧痛,呼天叫地,哭爹喊娘,嚎声一片。急急忙忙,慌里慌张地狼狈而逃……
镜石保护了金峰,保护了金峰百姓,至今还屹立在胪峰山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