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侯县白沙镇大目溪村四面环山,溪流像一条玉带从村前流过,溪的一边称大目溪,另一边称过溪。
清初,大目溪村有个年轻人叫张武进,他的生活来源主要是上山砍柴、垦荒种番薯和打短工。虽家境贫困,仍可勉强度日。一家人与世无争,生活过得安宁而又祥和。
有一天,张武进到大目溪山上垦荒,看中了一片山坡地,这里地势平缓,土地肥沃,坡上草木丛生,就想在此种番薯。他劈光了地上的草木,用锄头不断地挖掘。
几天后,正在挖地的张武进突然看到地上金光一闪,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块金元宝。他用衣服擦净金元宝上的泥土,发现元宝底下刻有一行小字:“与广东梅州府大埔县叶家村叶小山平分。”
当天中午,张武进拿着金元宝与家人商量,准备去广东找叶小山平分。村中有热心人听到消息后,上门对张武进说:“武进,你傻啊,这里离广东有千里路程,走路要几个月。路上盘船过境又辛苦又危险,住房、吃饭等等都得花钱。况且叶小山是谁,有没有这个人,谁也不知道,你一个人独得了谁也不会说你什么。”张武进回答道:“这怎么可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做人要清白,信义第一,不可见利忘义。”
张武进带着金元宝向广东出发,一路上披星戴月,风吹日晒。他不知爬过多少座山,涉过多少条溪流,向多少人问过路,经历多少艰难险阻,果真在一处偏僻的小山村里找到了叶小山。
叶小山年纪与张武进差不多,家庭也不富裕。听说原委后,叶小山非常感动,把张武进请进家里,并对他说:“你千里迢迢从福建送过来,沿路吃了不少苦,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路上还要不少的开支,你的情意我心领了,这金子我不能要。”正当两个人你推我让时,张武进看见门边柴堆上放有一把斧头,就一把抓起斧头把金元宝劈成两半。不巧,其中一半金元宝跳起来,落入天井的条石缝里。叶小山拿来钢钎把条石掀开,寻找那一半的金元宝。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条石底下露出满满一坛金光闪闪的金元宝。叶小山对张武进说:“这金子虽然是从我家挖出,但是你的信义带来的,托你的福才有了这坛金子,你好人有好报,这金子我们也要平分。”
张武进送去一个金元宝,最后却拿了半坛金子回家。他回到大目溪后,请地师在溪边找了一块宝地,建起了四榀三间拔尾出游廊木瓦房。房屋左右马鞍墙,厅堂雕梁画栋,两边镂花门窗,气势宏伟,成为当时大目溪村最漂亮的房子,乡人称其为“楼下里古厝”。
之后,张姓子孙也一直秉承着“清白做人,信义传家”的祖训,并不断发扬光大。现楼下里古厝已成为大目溪村标志性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