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余月际,遥睇江烟苍茫间,舴艋往来,飘如一叶,亦佳趣也。”这是八百多年前,朱熹笔下的闽清鼠船晚渡美景。
1197年初夏,南宋进士郑君端,奉命赴闽清县担任县令,路过闽北重镇建瓯时,巧遇著名理学家朱熹。遂以江西同乡的身份,邀请朱熹到闽清讲学,朱熹欣然应邀。于是,两人结伴,雇了一艘当时称霸闽江航运的闽清鼠船,顺流而下,直奔闽清。朱熹笔下的“舴艋”,就是今天闽清人说的闽清鼠船。
闽清鼠船也称舴艋舟,最早出现在五代十国,当时农民起义军领袖王审知,率领数万河南人远征福建,并于893年攻占福州,建立闽国。闽国建立后,南征官兵大都在福建得赏田地,定居下来。也有大批南征官兵,移居地广人稀的闽清县(911年建县)。闽清多山,陆路交通极为不便。但闽清多水,除了闽江贯穿全县,县内还有梅溪、芝溪、金沙溪、古田溪、安仁溪五大水系,河道宽阔,可以行舟。因此,移居闽清的南征官兵,大都傍江或沿溪择居。平时交通,主要依赖舟船。南征官兵都是中原人,不习水性,因此最初活跃在闽清县内的舟船,主要是竹筏。到了北宋初年,随着人口增加,闽清县越来越热闹,人们觉得竹筏不够结实,不便在大江航行,遂改建木船。由于木船个头很小,两头尖尖的,像老鼠,因此取名鼠船。后来闽清县出了个在朝廷当大官的状元许将,他觉得鼠船名字不雅,遂改名为舴艋舟。可是闽清百姓嫌之“字僻”,背地里仍然称之“鼠船”。
当日朱熹刚到闽清,看到那么多的鼠船,迎着落日的余晖,往来江上,美不胜收,又不知道闽清民间把舴艋舟称鼠船,奋笔写下“舴艋往来、飘如一叶”的优美诗句,这就不奇怪了。但“鼠船”二字不雅,“鼠船”的建造工艺传到外地后,通通被外地改回“舴艋”。“闽清鼠船”就“言之无文,传之不远”。尤其是解放后闽清县陆路交通兴盛,水上航运又被机轮替代,靠人工撑篙艰难航行的闽清鼠船,渐渐绝迹。
鼠船当年盛极一时,主要源于独特的建造工艺。据记载,鼠船选用既耐水湿又坚韧耐磨的板材,两旁船板选用樟树或松杉并配以韧竹,船底选用枫树木材。船型两头尖,船长二丈四尺,高二尺五寸,宽二尺六寸。每船配备三竿竹篙,一柄桨,一根尾舵。船行靠竹篙撑行,船尾定向。船上装竹篷,可遮阳防雨。船以载货为主,每船载重一吨或半吨,兼乘旅客,每船可载10人。鼠船在县内的航道有四条。一是县城经今天的云龙乡、白樟镇、白中镇、池园镇,到达今天的上莲乡莲埔鼠船码头,全长47公里。二是县城经今天的云龙乡、白樟镇、白中镇、坂东镇,然后分两路:一路经坂东镇到达今天的三溪乡,当日朱熹游览白岩山并题字“八闽岳祖”,走的就是此路;一路经坂东镇到达今天的塔庄镇(最远可航行到省璜镇的镇区),全长39公里。三是今闽江北岸安仁溪的东桥镇安仁溪村口至下洋村,全长6公里。四是从今雄江镇大雄村,溯闽江,经古田县水口镇,至橘林乡的塒坪村,全长35公里。鼠船航运经过的各个乡镇,都是临溪修建镇中心街道,街道沿溪一侧的店铺底层都有石块砌成的台阶式码头,以便鼠船货物的装卸。鼠船在县内的主要停靠码头有:云龙乡的台鼎街,白樟镇的白云渡街,坂东镇的坂中街、车墘街、旱头街,塔庄镇的茶口街、坪街、莲宅街,白中镇的五回取地街,池园镇的池园街,上莲乡的上寨街,雄江镇的大雄街、橘林乡的塒坪街和古田县水口镇的水口街。
鼠船除了在县内溪道航行,还经闽江航道上行到闽北,闽北俗称“上府(首府剑州府,今南平市)”;下行到福州,福州俗称“下府(首府福州府,今福州市)”。鼠船通常由福州承运食盐、糖和日用工业品,分赴闽北的南平、顺昌、将乐、邵武、光泽、泰宁、建宁、沙县、永安、尤溪、建瓯等县,然后由上游各县运输大米、土纸等土特产品下行到福州。也有不少鼠船和船工在闽北扎根。据史志记载,当时的鼠船溯闽江而上,在闽北的尤溪、沙溪、建溪、富屯溪,开辟了四条溪道航线:一是沙溪流域的沙县县城至夏茂,全长40公里;二是沙溪流域的永安县贡川至明溪县的溪源,全长30公里;三是尤溪流域的大田县汶江至尤溪县城,全长90公里;四是富屯溪的泰宁县城至际下,全长35公里。据史书记载,鼠船“上行‘纸糊’剑州府、下行‘铁打’福州府”(清军入闽,福州府久攻不克,铁打的一般;剑州府一攻即破,就像纸糊的),每一艘船上都有一个师傅带一个学徒,学徒年龄大多十多岁,偶有一艘船上三人者,即一个师傅带两个学徒。船民多以同乡、同村自愿组合,一帮一帮的出行,一般是五六艘为一帮,也有多达二十多艘成一帮,路上可相互照应。
鼠船独特的建造工艺,后来还传播到海外。据史书记载,清朝末年,朝廷通缉闽清籍戊戌维新余党黄乃裳,乡亲们闻讯,及时用鼠船将之送出闽江口,帮助他逃往南洋。后来黄乃裳在南洋与北婆罗洲砂捞越的拉者(统治者),签订垦约,获准在今之马来西亚诗巫拉让江两岸(右起船溪美录到罗马湾,左起亚山港到开汉港),垦荒种植谷物和蔬菜,建设海外“新福州”———诗巫城。创业初,闽清移民建造的鼠船送货物和粮食,沿江交易商品,立下汗马功劳。今天,诗巫的拉让江上,鼠船仍是主要交通工具之一。许多诗巫人每天驾驶着鼠船沿江漂行,与沿江住民交易商品,生意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