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衣侠士林杨,字仪中,出生于海上里山门(今平潭流水乡山门村),清初迁居方民里(今海口街“柴牙兜”),是海口镇“务后林”始祖。他白丁告御状,被关天牢十八年,最终为福建、广东、浙江三省海岛移民解除了虚税负担。明工部侍郎董应举题联赞曰:“片疏霁天威,言泽遍三省”。
明朝初年,我国沿海倭寇横行。朝廷实行消极抗倭政策,强制迁徙岛民到内陆。福州平潭百姓林杨挺身而出,就“迁界”问题为民告御状,却被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关了18年。为此,明朝宰相叶向高特地写了传记表扬林杨。这位布衣侠士成了家乡人的骄傲。
明朝初年朝廷消极防倭,对福建、浙江、广东等省的海岛居民实行“迁界”内陆的政策。一时间,诸多岛屿成了无人荒岛,连平潭这样的大岛都不能幸免。
许多平潭岛民在“迁界”时遇到暴风雨而葬身大海。林杨亲眼目睹了“迁界”对百姓造成的巨大痛苦。他写下《奏蠲虚税疏》,详陈百姓惨状,并千里迢迢到南京告御状。
此前,一贪官李彝借视察平潭是否该“迁界”之机,向岛民勒索财物。林杨挺身而出,率领百姓赶走了李彝。怀恨在心的李彝趁机向朝廷谎报平潭应该“迁界”,这才引出了平潭强行“迁界”、林杨进京告状的事端。
然而一个布衣想告御状,谈何容易!已过不惑之年的林杨进京后,不但没有见到皇帝的面,而且被一些大臣以“抗粮”的莫须有罪名投进了监狱。这一关就是18年,皇帝都换了三代。在此期间,林杨家财散尽,其母因为悲伤至极,卧床不起。林杨的弟弟为了探监多方筹集救助资金,却在探监回家时因病而惨死路上。
直到林杨62岁时,才被释放。有人怀着同情与敬佩的心情邀请林杨为官,林杨却不想涉入黑暗的官场,婉言拒绝。
1426年明宣宗登基后,终于采纳了林杨的建议,豁免了闽、浙、粤三省“迁界”岛民的赋税。像林杨这样的平民,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告御状为民请命,这在古代是十分难得的。林杨老家的乡亲为林杨感到十分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