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城伴闽江而生,江水多情,沿途总会留下眷恋。三县洲是一个冲积沙洲,在万寿桥西侧,北面与台江苍霞洲的钓龙台遥遥相望,南面和仓山龙潭角隔岸相邻,像碧波中烘托着一盘翡翠,现在叫江心公园。
闽江是一个扇形水系,福州在闽江的下游,是个河口盆地,接近入海口。一旦中上游地区连降暴雨,山洪下泻,河槽难以容纳,就会形成洪涝灾害。同时,福州市区段的闽江江面宽,坡度缓,加上海潮顶托,又很容易形成冲积洲,如瀛洲的鸭姆洲、佬药洲、鳌峰洲。
民间传说,五代后唐时,福州久旱不雨,田地干裂,人民苦不堪言。陈靖姑在龙潭角立于草席上祈雨,由于长坑鬼作怪,风浪骤起,危急之际,陈靖姑师父派来仙女,化作4只鸭姆,衔住草席,顺水漂浮至鸭姆洲。台江鸭姆洲地名由此得来。魏杰《鸭姆洲》诗说道:绿鸭滩头聚一丘,渔村蟹舍乐无休。路通河口水长绕,潮过江心沙不流。柏岭樵歌吟上下,钓台月色照春秋。当时祈雨钟灵地,仙女直连螺女洲。
明成化年间,也就是1465年到1487年之间,福州多次遭受暴雨、山洪侵袭。如成化十九年(1483年),福州遭受暴雨袭击,山洪暴发,冲毁农田过半。又如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洪水泛滥成灾,沿江田园多被冲毁。多年的风灾、雨灾、水灾,使闽江上游连年山洪暴发,“潮过江心沙不流”,泥沙在水流平缓的河道不断淤积,就在龙潭角和苍霞洲之间的江心形成一个沙洲。

看到似乎是从天上掉下的这个冲积洲,附近的闽安、侯官、怀安三县农民,纷纷登洲插竿围地。人多地少,自然就引起了争执,进而引发械斗,三个县的县官都认为沙洲是自己的。后由福州府判为三县共有,并定名为“三县洲”。
自从三县洲被开辟为江心公园后,逐渐建设园路、亭廊、金鱼展览廊、临江亭、蘑菇亭、品茶轩、榕树坪、儿童游乐场等,建筑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仿传统亭廊,但改为平屋顶,色彩艳丽。“江心公园悬索桥”北通龙潭角,为双塔悬链线钢质悬索桥。
傍晚时分,落日在江面洒下点点余晖,夕阳的光晕为这座小岛蒙上一层温柔的滤镜。站在瞭望塔顶端,可以欣赏日落的光影交错,微粉的晚霞似恋人美丽的面庞。此刻是独属于黄昏的悸动,有一点老派,却带着福州人独一份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