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鼓山风景区 福州鼓山古道

福州鼓山古道

广告位

福州鼓山共有3条登山道,古道、松之峦登山道、勇敢者登山道,起点均在鼓山下院闽山第一亭,终点均为眺望台。其中古道,人文景观丰富,颇富神秘色彩。据说,当年涌泉寺香火非常旺盛,来寺烧香拜佛和游览的人摩肩接踵。涌泉寺因此打算对上山的路进行改扩建。这时,有人建议,最好修建一条上山石道,石道中间用长条石板来铺,两边砌以石块,方便、实用、节约、美观。寺里因此修了七里长的登山石道。

石道修成后不久,涌泉寺又在山门附近竖立“南无阿弥陀佛”石碑,并且在登山古道上接连盖起几个亭子,让路人歇脚休息、遮风避雨。

民间传说,新修登山石道像一条蛇的形状,而涌泉寺是“燕窝穴”。石道直通禅寺,就像“蛇窜燕窝”,对禅寺不利。于是,就竖立石碑,以镇住蛇的“七寸”,盖些亭子,把“蛇”截成数段,使之不能作怪。

登山石道是古来登鼓山之道。从山麓廨院登上2000多级台阶,经过“七亭七里路”就可到达涌泉寺山门。

第一个亭过去叫“东际亭”。过廨院就是东际桥,过桥见亭,现在是“闽山第一亭”,这里是登山石道的起点。过去在登上百级石阶后,还有个“仰止亭”,现在看不到了。过“闽山第一亭”上山,路上就可以看到石道旁边岩石上有一些摩崖石刻。

第二亭叫“石门亭”。过去叫“听涛观瀑亭”。到这里,已经登了360多级石阶。再走270级石阶,就到“乘云亭”,这是石道的第三个亭。附近有摩崖石刻“乘云”。沿道还有“仰涛”“天风吹梦”“风怒涛飞”等摩崖石刻。

第四亭是“半山亭”。由第三亭到这里,要登490多级台阶。亭在鼓山石道的一半,所以名叫“半山”。前面石道的亭子,都是建在路边。从“半山亭”开始,亭子就都是跨登山石道而建的了。“半山亭”附近有块大岩石,上面刻着“小鼓”字样。经过此亭,登百余级石阶,有石刻“路通仙苑”。再过200级石阶,有石刻“桃岩洞口”,往东可到桃岩洞、桃花精舍。

过半山亭约520台阶就可达第五亭“茶亭”。此亭因过去附近有茶园而得名。道边有石刻“欲罢不能”“宜勉力”等。据说清乾隆时,福州知府李拨登山至此,气喘吁吁,继续往上走,感到有些吃力;往回走,又不甘心,就题了“欲罢不能”在旁边大石上。

过了“茶亭”,上300多级石阶,就是第六亭“松关亭”,附近有石刻一笔“寿”、一笔“龙”、一笔“虎”,还有文天祥的“忠、孝、廉、节”等摩崖石刻。

第七亭是“更衣亭”,也就是进寺前的最后一个亭。“更衣亭”距“松关亭”不过几十米。据说闽王王审知当年登山到这里,汗流浃背,需要休息。而这里海拔比较高,高处生寒,正需更衣,以便入寺,所以叫“更衣亭”。附近石刻有“毋息半途”“眼底浮云”“心路须平”等。再往前,可以到瞭望台。

瞭望台是现在几条登山石道的连接点,可以去“十八洞景区”。再往前,就是涌泉寺的石坊、甬道和山门了。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