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溪在福州城东。从市中心乘车20多分钟,穿过鼓山隧道,在龙门小站处,下福马路向北,就是磨溪了。同时,从鳝溪古道穿越鼓岭,从宜夏村也可以进入磨溪。
磨溪原名龙溪,是鼓山境内四大溪流之一,全长约12公里,发源于鼓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福州鼓山风景区的五大景区之一,以石奇、水清、林幽、潭深而驰名,素有“磨溪108景”之说。
溪床上,布满了大小不等的鹅卵石。溪水从鼓山深处淙淙而来,在粗糙的溪床中显得那么秀气。凝视片刻,那累累鹅卵石,就仿佛涌动起来,汇成滚滚石流,激起朵朵石浪,好不壮观。
磨溪中大小石头时聚时散,形成一处处浅滩深潭。从远处下来的山泉,把溪水染成浅白、淡绿、湛蓝。磨溪溪石形神各异,有猪八戒洗澡,神龟探首,鳌鱼抢珠……山上石头或形似观音,或像松,像青蛙,还有学子赶考,双人抬轿……磨溪,像庐山锦绣谷,又像三叠泉。
沿溪两山夹峙,一边是快安龙山,一边是龙门鼓山。满目石壁、绿树、清流。溪北岸,一块巨大岩石上,一株苍劲的榕树,虬根固岩,垂髯迎风。树下冠形的岩石,像是生生被顽强的榕根撑裂开来。树根穿出岩缝,攀过岩壁,又扎入更深的地下,汲取生命的养分。
溪南路边有个三块巨石叠成的天然石室,可避雨歇足。“室”顶石上横铭“无为而成”,观者各有心得。
溪北山上,绿树如烟。在远山腰,兀立一石,似巡山和尚,一袭袈裟,驻足沉思。近山腰处,又有两块石头,相依相偎,人称“情侣岩”。溪北小路渐走渐高,整个山谷呈现在眼前:北岩漫坡芦草,富阴柔之韵。南岸裸岩壁立,呈阳刚之气。这里是鼓山挺直的脊梁。
也许鼓山灵源洞那股著名的流水,被神晏法师一声断喝,磨磨蹭蹭地改道从此而出,所以叫“磨溪”。不然,这溪水,怎么会这般清澈、灵动。其实,由于溪流落差大,历代村人在此建磨坊。明清时期曾是福州主要的磨碓大米之所,沿溪两岸有三四十座利用水力推动的水磨,所以叫磨溪。
当年,一座座水车房,引来一道道溪水,带动巨大的木轮旋转。木轮又推动石舂、石磨,把谷子舂成米,把麦子磨成面。据说,这里加工的大米和面粉,足以满足大半个福州城用,还供应到江浙一带。磨坊遗迹尚在,草丛之中,还躺着不少古磨片。后来在古磨房遗迹上,村人建起磨溪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