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平潭县西北端苏澳镇西侧的海面上有一块圆盘形大礁石,它托着一高一低的两块碑形海蚀柱,整体看起来就像一艘大帆船。两块巨石像两面鼓起的风帆,船似乎正在乘风破浪前进。这是平潭著名的自然景观——半洋石帆,当地人又称为“石牌洋”。
据传,这个被誉为”天下奇观”的海上绝景,是古时人称”哑巴皇帝”的哑童造反兵败后沉舟的化石。古时,皇帝昏庸无道,朝廷腐败,境内饿殍遍野,十分荒凉。这一日蓬莱大仙驾云经过海坛岛的芦洋埔,见一哑童关心疾苦百姓,抱负不凡,便送他三张仙纸,嘱他可任意剪裁模型。于是哑童便将之剪成兵马等物事,完工时所剪之物刹时成真,他也竟能开口说话。此时的哑童开始调兵遣将,筹划部署起兵大事,俨然帝王风度。但其嫂不明就理,没有按哑童的 吩咐准备造反行动,导致良机坐失,造反失败。朝廷派出大队兵马来攻海坛岛,哑童见大势已去,便把事先剪给其嫂日用的石臼、石锤、簸箕扔进大海,化为舟帆与其嫂共同搭乘而去。后遇风暴,舟沉后双帆化作二石并立,成为平潭旅游资源一绝。根据《福州府志》、《平潭县志》记载,还真有一个皇帝在逃避元兵追杀中,曾在此“驻跸”,这位就是宋朝末代皇帝赵罡。登上礁面,如履巨轮甲板,天风海涛在身前拍击,惊心动魄。身临其境,不得不令人感慨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
与半洋石帆相对应,在看澳村海边,由于海水侵蚀和自然风化,岩壁花岗岩风化,形成一座光头凸肚的弥勒佛像。石像曲膝盘坐,身高12米,肩宽12米,头、身、手、足毕现,形象生动,状如半浮雕。围绕佛身有一条棕黄色的火成岩脉,就象献给佛像的一条金色“哈达”,也是自然巧合 ,佳趣天成。
据当地渔民讲,古时候,在看澳村,渔民出海之前都会到石牌洋上祭拜,以求出海打鱼时一帆风顺、满载而归。 石牌洋的奇特壮观,对游人有着强烈的震撼力和吸引力,每年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