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话》
天光未亮,福州的晨雾带着一点潮湿的温柔,悄悄笼罩在光明港上空。那是掺了水汽的蟹青色晨光,柔软得几乎可以抚摸。空气里混合着泥土的腥气、蔬果的清香,还有活物身上暖烘烘的气息。我循着这气味,走进北光明港路。
白日里车流不息的街道,此刻正被另一种更古老的生命力占据——早市。那喧嚣不是刺耳的,而是厚实的,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将人轻轻包裹进去。猪肉摊主的吆喝声从人群深处漫溢出来,讨价还价的福州方言此起彼伏,带着水波般的韵律。车辆在窄路上走走停停,喇叭声像市场沉甸甸的心跳。
我被一阵更活泼的叫声吸引,转进宠物集市。铁笼在石栏上整齐排开,笼中是一片躁动的世界。羽毛闪烁着褐灰、翠绿、明黄的光泽,像是被截取的一片热带雨林。画眉、鹦鹉、百灵鸟——它们的眼珠黑亮,映着人影,也映着一份被囚禁的渴望。猫与狗的区域又是另一番景象。小狗们互相用鼻尖试探世界,发出稚嫩的哼唧;猫咪则高傲地蜷着身,琥珀色的眼睛眯成细线,像在审视这尘世的喧哗。
一个孩子在两只小狗前驻足,眼里闪着星辰般的光。那光,与笼中小兽的目光相似——都是对温暖与陪伴的渴求。生命在这里被并列陈列:一边是即将登上餐桌的果蔬鱼肉,一边是将走进家庭的小兽。生与死、买卖与情感,在这条街上相距不过数步,却织成一幅极其真实的浮世绘。
到了七点半,摊主们开始收拾。热闹的早市如一场演出落幕,潮起潮落,最终归于平静。阳光洒下,北光明港路重新成为城市的交通要道,车流取代人流,清冷取代喧腾。地上的水迹尚未干透,仿佛在提醒:清晨那场生命的盛宴,真实地发生过。
然而,光明港从不允许任何情绪停驻太久。日落时分,当最后一缕天光被山影吞没,另一种魔法悄然苏醒。气味,比灯光更早登场——烤肉的焦香、海鲜的咸腥、铁板上油脂的“滋啦”声交织成一张巨大的香气之网,将夜晚牢牢捕获。
灯随后亮起,不是整齐的路灯,而是散乱却生动的光:摊位上暖黄的灯泡、霓虹的闪烁、蒸汽在灯光里腾起如雾。夜市像一艘载满人间烟火的船,驶进了夜的海洋。
声音换了主调。人声鼎沸,铁锅铲鸣,油花翻滚。陕西的肉夹馍、四川的串串、湖南的臭豆腐……南北风味在这短短几百米的街道上达成和解。情侣分食甜点,朋友碰杯高笑,下班的人独自捧着一碗锅边糊,在热气中找回慰藉。此刻,食物不只是果腹的工具,更是情感的媒介,温暖着每一个被白昼碾压的灵魂。
我捧着一杯甘蔗汁,站在河畔。夜风吹来,灯影碎落在水面,仿佛银河被揉碎,铺满光明港。早市的清冷已被彻底吞没,取而代之的是夜色的温度与人间的欢腾。
我忽然明白——光明港的晨与夜,并非两个世界。它们是一体的呼吸。清晨,是城市吸纳的时刻:它从乡野吸收新鲜的馈赠,也让生命以最原初的形态显露。夜晚,则是城市吐息的时刻:以食物、灯火、笑声,抚慰疲惫的心灵。
一吸一吐,一张一弛,光明港便成了这座城市胸腔里的一叶肺。它在晨光与夜幕之间,完成着生活最深沉的能量交换。而我们这些穿行其间的人,不过是这呼吸的一部分——微小,却真实地活着。